第二百零一章 六勝六敗(第2/2頁)

墨家以逆動,無君無父,諸侯可奉天子命而討之,此義勝二也。

墨家政失於寬,民眾求利,故不懾;諸侯糾之以猛,上下有制,此治勝三也。

墨家尚賢無情,用人無疑難有親信,唯才是舉不用血親,約束軍中不得劫掠奸淫兵無鬥志;諸侯任人皆同族同心同德之輩,所用皆親戚子弟為國為家而戰;此度勝四也。

墨家薄葬不孝,只重生而不重死,口稱重鬼而少祭、言必合天而無祀,鬼神天帝實厭惡之;諸侯厚葬守孝,視死而如視生,春秋四時,祭祀不斷,鬼神天帝實庇護之;此祀勝五也。

墨家不聞親親,只言賢能,使得父輩之功不能傳於子嗣;諸侯尊卑差愛,親親相護,使得父輩之功可以傳於子嗣,貴者恒貴賤者恒賤;此利勝六也。

這說的也不是沒有道理,尤其是在“貴者恒貴賤者恒賤、父輩之功傳家不絕”為主流思想的舊時代,當真是句句戳到了墨家的軟肋。

墨家廢禮,這是激進;諸侯現在也開始重禮,這是保守;保守可以戰勝激進。

墨家是反賊,沒有周天子賜予的爵位,這是大無道;諸侯雖然各個手段也不幹凈,但是諸侯卻有天子的正式分封。以正統伐反賊,也是獲勝的條件。

墨家講平等,軍中居然也搞人與人在人格上的平等,甚至在泗上允許民眾議政,使得根本沒有尊卑有序,真要打起來很可能內部出問題;諸侯們上下有別,大夫就是比上士高貴,君主就是比大夫強大。這種尊卑有序正是當年武王伐紂得以定鼎天下的根源,所以墨家必敗。

墨家無情無父,搞人人兼愛,約束軍紀不準隨意屠殺,也不準隨意淫辱侮辱百姓,這樣的士卒必然沒有鬥志,不能夠搶糧搶錢搶女人,如何能夠讓士卒用命?反觀諸侯之軍,並沒有這樣的軍紀,缺糧的時候可以直接搶奪因糧於敵,軍中還有營妓可以讓士卒在戰前用命,泗上富庶只要允許士卒進入泗上後劫掠財物,那麽士卒必然奮勇殺敵。所以墨家也沒有獲勝的可能。

墨家薄葬,最裏面整天喊著民為神主要敬重鬼神上天,實際上卻只是嘴上說很少祭祀;而諸侯一年四季的祭祀是很重大的儀式,都是按照禮節不同的月份用不同的祭品。鬼神上天肯定是討厭虛偽的墨家而庇護真正敬重上天的諸侯,這也是墨家失敗的緣由。

墨家講機會平等,將貴不恒貴賤不恒賤,這就使得軍官們不能夠把功勞傳給子女,那麽又怎麽願意死戰呢?反觀諸侯這邊,貴族們立下功勛,可以分到封地,人口、財富、奴隸等,這一切都可以傳給子孫後代。那麽墨家又憑什麽能夠戰勝願意為後代子孫拼殺的諸侯呢?

這六勝六敗之言倒也真有些泗上所謂辯證的道理,而這其實也就是墨家和舊制度之間的矛盾。

到底哪邊說的更有道理?

爭到現在已經爭不出結果了,只能用最權威的方式,以暴力迫使一部分人接受另一部分人的原則。

墨家認定這些諸侯必勝的道理根本就不對,所以要推翻,建立新的道理。

諸侯貴族則認為他們認定的道理永恒,所以他們符合這些道理,自然是必然獲勝。

一眾貴族聞此六勝六敗之言,也多覺得有道理。

心想,我等廝殺,為了什麽?還不是為了能夠有封地奴隸財富?還不是為了家族興盛,能夠將這一切傳給後世子孫?

墨家又不準軍官擁有封地,包括墨家的那些大型的日進鬥金的作坊,都不是世襲的,那麽墨家的人憑什麽拼命呢?縱然有些腦子不好的,居然相信利天下而死不旋踵的屁話,可終究是少數人,這又怎麽能夠戰勝諸侯聯軍呢?

楚國之敗,敗於墨家奸計,先攻越國,使得楚國沒有防備,借著沿江而上,楚國措手不及。

再說要不是邾城出現了奸佞之輩奪取了邾城,楚國勝負難說。

而且一個楚國又怎麽能夠及得上諸侯合力一擊?

縱然墨家現在能打,那也不過是一直勝利導致的,一旦失敗一次,或者一旦泗上被攻入,那麽墨家很有可能內部就先起了爭鬥,一些人很可能會覺得還不如投身諸侯將來也可為將相大夫。

所以泗上墨家看似強大,實際上未必就是不可戰勝的。

齊侯剡耳根子也軟,聽的這六勝六敗之言,頓覺好像也有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