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七章 應對(下)(第2/2頁)

“唯獨一點,到明年六月之前,如果真的出了什麽變故,要做到自集賢關到鄢郢到臨武九嶷,能夠政令通暢沒有一個楚人貴族的叛軍存在。”

“當然,時間也很緊。”

“雖然巨子給我們一年的時間,但我們最好能夠在十一月之前擊破楚軍,在明年新年來臨之前,可以分出兩個到四個師的兵力到壽春廬城一線。”

此番集結在此的士卒,不算校官的話,最年長的也不過二十五六,都是從泗上政權建立之後成長起來的一批人。

換而言之,泗上二十五六歲之下的民眾,都有著服役從軍的經歷,這是普遍義務,每家必出一人,除非是手指殘缺或是殘疾,哪怕是一些耳朵不能用的人也會被安排一些諸如瞭望之類的邊軍守衛工作。

這和別處諸侯的農閑演武的農兵體系還不一樣,一旦開戰泗上可以以犧牲經濟發展為代價保證大量的兵員,當然這種模式不能持久。

自小在學堂就接受隊列練習和學習遵守紀律,服役退役之後即便種田,在火器作為主要輸出武器的情況下,只要重新征召,三個月就能訓練出一批至少可堪一戰的士卒。

就以楚國的軍制而言,除了走職業兵的變革之後的新軍,剩下的還是以低階貴族、貴族從奴從士為精銳,少量私兵為核心,大量缺乏訓練的征召農兵為主體。

楚國能戰的士卒實在不多,尤其是內亂剛剛結束內部還未整合,一些心懷舊主、不承認王子良夫的新軍士卒大把。

或如魏國,現在真要打起來,魏國確實能拉出一支十萬大軍,但這十萬大軍的戰鬥力堪憂,而且這十萬大軍最多只能存在三四個月,再多的話魏國的經濟和農業就要徹底崩潰。

但真正可以野戰和快速行軍的主力,魏國基本已經沒了……墨家和秦國東西拉鋸的放血,魏國現在最多只有一萬多的精銳野戰部隊。

所以墨家高層給這些人一年的時間滅楚,並不擔憂泗上會出什麽問題。

楚國對於墨家而言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除了那些眾所周知的外,江漢地區還是連接南海、漢中的關鍵。

只要完成奇襲襄陽的戰術構想之後,楚國的所有力量被分割為三塊,而墨家原本分開的幾處力量則可以合為一處。

南海縛婁方面,可以北上五嶺,攻下臨武之後,沿著湘江水系南下;南鄭這幾年也不斷征伐了一些小國,也一直沿著漢水拓展,漢中本就是個很好的農業區,也可以學後世秦楚之戰沿著漢水而下。

也就是說,一旦在長江一線的主力能夠擊潰楚軍主力,那麽實際上在江漢、瀟湘兩處的墨家兵力是足夠維持穩定、清繳那些小的諸侯國的。

換言之,只要擊潰了楚軍主力,就可以立刻分兵去淮南。

大別山固然被墨家利用將楚國的軍事力量分割為三塊,可也一樣阻礙了墨家軍團的關聯,如果能夠在十一月份之前完成對江漢平原的戰略部署,擊潰楚軍主力,那麽就可以分出一部分兵力回淮南,穩固淮水防線。

依靠南海和漢中的兵力以及大量通曉楚語的特殊培訓的幹部,足以穩定漢南局面。

但這其中的關鍵處,就是何時進攻。

早了的話,楚王有可能跑路,尤其是臨武已經被攻下的消息很快就會傳來,楚王很有可能往襄陽那邊跑。

一旦過了襄陽到了南陽,那就等同於把楚國分割的力量整合在了一起,有中樞的指揮和一定的王權壓制,那些貴族還是可以整合出一定的力量,再加上魏韓齊的兵力,甚至可能秦國以換取商洛地為要求出兵,那樣的話就真的是個長期的南北對抗了,至少十年才能穩住局面。

如果能夠引誘楚王決心死戰,然後偷襲襄陽,會合雲夢的徐弱、南鄭的造篾啟歲等人的兵力,就可以完成對楚國的分割:全殲楚國王師主力於江漢、迫使南陽封君不敢輕動、陳蔡中原楚軍孤掌難鳴、沒有中樞各自為政。

這樣墨家就可以回調一部分兵力守衛淮河,從而威脅各國聯軍的側翼,鞏固占領區。

連接大別山之東西的江漢平原和江淮平原,采取雙側威脅的方式:襄陽守則淮泗攻以助守;淮泗守則襄陽攻以助守的方式,互為犄角,從而獲取最為有利的北伐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