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九章 滅楚之略(第2/3頁)

其中楚國王師、申息、鄂縣等兵團被分割在武漢、雲夢一代。

陳蔡、南陽、魯陽、許等兵團,被分割在中原。

使楚國首尾不能相顧。

一旦攻占了襄陽,則築城做好防禦的準備,伺機而動,連接漢中以為援。

到時候勾連在雲夢大澤中的孟勝,斷武漢地區楚軍的後路。

如果楚軍後撤,則鄂地的泗上軍團緊跟不放,追擊壓迫以殲滅。

如果不退想要築壘拖延時間,則這邊也選擇拖延時間,攻取申息之地,派出幹部立刻土改,穩定局面,以築壘對築壘,襄陽之軍直撲楚都,瓦解楚國統治。

南海軍團沿湘江順流而下,攻取長沙等縣,與江北遙相呼應。

至於南陽、方城、魯陽、許、陳蔡等地的楚軍,他們只有兩條路可以選。

要麽選擇死磕襄陽,墨家死守襄陽,只要撐到武漢會戰結束,楚國就算是徹底完了。

同樣如果他們死磕襄陽,泗上會進行總動員,沿淮水向北,各個擊破,攻占陳蔡等地,迫使楚國封君不得不放棄攻取襄陽退守他們的封地。

如果他們不死磕襄陽,而是選擇集結兵力於中原,配合魏韓趙齊,來一場“圍魏救趙”,攻取泗上換取泗上退兵,那也有預案。

適和墨家的高層都會留在泗上,進行全面的總動員,讓魏韓楚齊看看有效基層統治之下的總動員和內線作戰有多麽可怕。

如果他們拖延時間,等待各國一同出兵,那麽墨家也會選擇拖延時間,只要將大別山桐柏山和漢江分割的楚國南部軍團殲滅,大勢便定。

如果他們不拖延時間,而是迫不及待地就準備進攻,則按照預定的計劃,先斷其一指各個擊破,使得他們無法集結。

如果實在意外,出現了各國的反應速度遠超分封建制時代的極限,真的組織起來一支前所未有的大軍,那麽就按照之前參謀部的計劃。

放棄宋國,北線利用濟水菏澤等地的築壘區防守,中線後退,集結兵力,誘敵深入,一旦機會來臨深入已深,則在左翼也就是南翼擊潰聯軍右翼,包餃子以迫使聯軍後撤。

如果他們面對右翼被偷、左翼無法攻破菏澤濟水防線、中軍深入太深的情況還不退軍,那就可以選擇在內線決戰,打一場凹月口袋陣中的殲滅戰,毀掉魏楚韓齊最後的野戰主力。

只不過這樣一來,魏韓楚齊就都完了,一點掙紮的機會都沒有了,到時候中原戰場的戰略進攻權就在墨家手中。

到時候先北上破齊,兵臨黃河、太行,是蠶食還是鯨吞那就都無所謂了。

整個華北平原的精華地都在墨家手中,開發最好的淮泗地區不失,江南楚地歸屬於墨家不過三年就可以通過土改拉出來一支大軍。

墨家這些年為了這個大戰略,培養和儲備了足夠數量的通曉各地楚語的幹部,早在十余年前就已經開始準備,不但要滅楚,還要占著不走形成有效的統治。

這個計劃看似繁瑣,實則簡單,就算哪一個環節出了意外,只要不是全敗無勝,楚國就基本沒有可能存在了。

楚國新亂,如果楚國選擇在武漢會戰,泗上的軍團不可能失敗,戰鬥力的差距不是計謀手段可以彌補的。

如果楚王選擇逃亡,放棄武漢會戰,那實際上也就是死路一條了。放棄武漢,等同於放棄荊襄,學當年柏舉之戰一樣南逃,也就再也沒有復國的機會了。

墨家不是吳國,不是為了復仇,而是為了解民之懸形成有效的統治,楚王放棄的越多越快,墨家實力增長的就越快,他敢逃墨家就敢占。

申息之師也只有兩個選擇,要麽南下武漢和荊襄軍團會和,準備武漢會戰;要麽北上和南陽陳蔡等師會和,再圖他謀。

如果申公真的腦子不好使,選擇了指揮申之師救援合肥、下蔡、壽春,那正好免去了許多麻煩,各個擊破先吃掉申之師,淮北到鄂地楚國就一丁點兵力都沒有了,那今後可真是暢通無阻。

精銳奇兵奪三關取襄陽,只是為了關門打狗將楚國分割,不是不如此便不可勝的手段,只屬於如此可勝的簡單一些的手段,所以奇計可行則行,不可行則沿江推過去。

同樣,中原地區,魏國被墨家和秦國東西輪著放血,其實已經沒有一支能戰的野戰軍團在東部了,韓國還有些實力,但也得和楚國殘余力量配合才行。

齊國自己可不敢深入泗上,孤軍深入必死無疑,齊國只能等待各國準備好了才行,而各國準備好的時候,可能郢都都已經進行動員大會開始征兵了。

對這個計劃而言,最關鍵的是第一步,毀掉越國的水軍,使得越國形同虛設,斷絕後顧之憂,取得制江權。

當然,如果此戰不勝,那就退回來選擇避開水戰過江陸戰的方式先滅越國,緩緩圖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