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七章 七年後(第2/2頁)

當然,規定是可笑的,這種事只有有和無的區別,只不過為了防止到泗上與當地的雇工爭利,這種貿易嚴禁過長江。

靠著種種千奇百怪的貿易方式,以及閩中縣所處的優勢位置,閩中這些年發展的很快,船只日多。

此時碼頭上的工人正在裝卸一船的蔗糖,這是泗上官方收購的,這幾年泗上擴軍,蔗糖的需求量激增。

一個是作為配給品發下去作為士卒的福利慰藉,二則是蔗糖相較於糧食能量更高,必要的時候會在戰鬥間隙用糖補充能量,所以每年官方都會收購大量的糖。

就在這時,遠處響起了沉重的鐘聲。

三聲巨響之後,一隊士兵快速地進入了碼頭,碼頭上的人遙望著遠處鐘聲響起的地方,不約而同地放下了手中的工作,朝著碼頭附近的廣場聚集。

就像是演練過許多次一樣,並沒有慌亂。

兩刻鐘後,人群爆發出一陣嗡嗡聲。

開戰了,和越國開戰了。

這時候台上的傳令已經接近了尾聲,和在場的人都息息相關的一件事就是“征調所有的注冊過的船只、所有注冊過的水手、所有退役三年之內的人一個月內立刻在本地武裝部報道。”

有人喊道:“我們的都是商船,沒有槳,沒辦法打仗啊。”

台上的人喊道:“輜重後勤。還有什麽問題?沒有問題的話,所有船主和商會的船長去縣公所開會。”

和各個諸侯開戰,算得上是意料之中的事,眾人並不詫異。

七年前逢池會後,誰人都知道天下弭兵這樣的事不可能了,大戰肯定要打,就是不知道什麽時候打。

一旦開戰,肯定是要征調退役三年之內的士兵的,不管是南海還是泗上,每家都有服役的經歷,這是強制的,對於這些事倒不陌生。

可之前都是陸戰,從未有過征調船只的情況。

商船以最大利潤為目的,載貨多,幾乎沒有武裝,只有船上的水手攜帶火槍。

當然,這對於周邊貿易已經足夠,事實上甚至對於一些捕獲“長工”的不法商販也已經足夠。

諸夏有水軍的諸侯就這麽幾家,越、墨、楚、齊。

齊國水師已經被摧毀,數年之內又不準重建,至今元氣未復;越國水師有海戰的能力,楚國水師則是善於在大江中戰鬥。

不管楚還是越,作戰的環境注定了諸夏的水軍是以帆槳戰艦為主力的,跳幫戰接舷戰還是主流。

用於運送貨物的純粹帆船並不適合戰鬥,而且很容易被人俘獲屠戮,因為沒有槳意味著轉向不靈,而水戰若是轉向不靈等同於死亡。

這一次征調所有的船只進行輜重運輸,眾人均想,這得是多大規模的一場大戰呢?

只是越國,值得調用這麽多的力量嗎?

十余日後,閩中外的海面上出現了一隊船。

最前面的一艘船極大,約有十三四丈長,寬約兩丈,上面除了有商船必有的風帆之外,兩側還伸出了一些長長的槳。

這是泗上舟師的主力戰艦,改良於吳越的戰艦,增加了風帆,又保留了槳手。

船上單單是槳手就有一百五十人,這些槳手都是經過專業訓練的,可不是隨時征召就可以服役使用的。

船上還裝備有十四門銅炮,船首有撞角,前面還備有當年公輸班設計的鉤拒,用來接舷戰。

此為改良版的樓船,也是標準的近海和內河戰的主力。

船上,庶歸田志得意滿地脫下了自己那件沒有領章和軍銜的海上軍裝,換上了剛剛配發的一套的毛呢的、帶著上校領章的海軍軍服。

他不是船長,只是搭乘這艘船,說實話他不是很喜歡這艘船的名字,因為……有點晦氣。

這艘樓船名為“余皇”,乍一聽霸氣側漏,實際上卻因為典故,使得這艘船的名字不是很吉利。

余皇是當年吳楚之戰時候吳國的旗艦名,當這是命途多舛,先是被吳國接舷戰俘獲,晚上又被吳國夜襲奪了回去,沒多久就又沉沒在吳越之戰中。

這艘船之所以叫余皇,因為吳國已經沒了,而當初建造這艘船之後的首批水手大部分都是越地的吳人,故以余皇為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