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八章 影響(第2/2頁)

正在嘟囔的人顯然有些緊張,覺得自己剛才的話有點像是牢騷,連忙道:“是的是的,是我不懂。”

可再一看旁邊正在燒水的當地村社的女人,對於這些穿著軍卒士兵和這些明顯是泗上官吏穿著毛呢暖衫的人根本沒有什麽害怕不安的神色,反倒是嘰嘰喳喳地在閑聊著時不時發出一陣陣笑聲,這便大不一樣。

徐弱看了看眼前這一家人,一家十口,一男一女自是夫妻,獨輪車上還坐著一個老太太,還有三個應該是男人的弟弟,剩余的都是孩子。

這些人身上還是有不少泗上的痕跡了,比如棉布的衣衫取代了原本的麻布、比如推著的獨輪車、比如孩子們正在啃著的幾個地瓜。

看了看這一家人,這獨輪車怕還是泗上這邊提前準備的,除此之外也就剩下了幾個不像樣的石制農具,一個銹跡斑斑的鐵農具,外加幾件衣裳。

除此之外,他們也就沒有什麽了。

徐弱很隨意的坐在旁邊,從懷裏摸出來幾塊配給的蔗糖給旁邊的孩子,問道:“鄉親,這一次遷徙可還順利?”

男人見徐弱如此,便道:“順。家中本來也沒什麽,就剩下一些地瓜土豆。那些家裏有糧的,也都在那裏換了錢,泗上不是只要有錢就可以買糧嗎?”

這一點確實如此,土地原本承載著銅器石頭農具的農夫,一下子跨越到了鐵器牛耕時代,使得泗上的糧食不缺,而且屢屢出現了谷賤傷農的情況。

那男人又道:“哎,遷的好啊。本來說是分地的,我們就在濟水邊,早聽過墨家的道義。可後來又說不行,要撤走,那我們便跟著走。”

“前些年糧食棉花價貴,君子便收回了地,一家只剩下三畝地種些土豆地瓜以做食物,平日與君子耕種,自家份田裏的土豆地瓜也就做食物。君子賣糧賣棉到泗上,我們便也就餓不死。”

“還是以前好啊。”

徐弱笑問道:“以前好?這是怎麽說的?”

老人道:“我聽聞以前,都是井田,一家百畝,耕種完了公田便可治私事。若有百畝田,我便也有了鐵器耕牛。可現在,君子把地都變成了他們的私田,又使得我們與他們傭耕,只余下幾畝份地種植地瓜土豆便餓不死。家中尚有老母,若不然早就逃亡了。”

徐弱嘆了口氣,知道這件事和泗上有著扯不開的關系。

濟水周圍的地區,受泗上手工業發展的影響,很多地方的貴族開始圈占土地,占公為私。

土豆地瓜的出現,使得原來一家百畝才能糊口的情況得到了許多改觀,幾畝份田種下土豆地瓜,並不夠吃,再依靠給那些小貴族做傭耕生存。

如此一來,貴族們可以賣糧賣棉有了錢;一些受不了的農夫逃亡到泗上泗上的作坊有了人;大量的糧食棉花又源源不斷地湧入泗上使得泗上積累日多。

不過這一點徐弱是站在適那邊的,他覺得這樣一來的確土地的產出更多、集中的土地也可以修繕水利,錯的不是土地集中,錯的是土地集中歸屬於誰,以及分配的問題。

泗上也在搞土地集中以使用各種牛馬器械,便於村社整體興修水利種種,但墨家在泗上經營了二十年之久,幹部也就堪堪夠,不可能整個諸夏都用泗上的辦法。

泗上周邊有泗上周邊的情況,遠處還有遠處的國情,並不能統一視之。

靠近泗上這個工商業最發達地區的濟水等河流沿岸,這種經濟模式已然廣泛。但距離更遠的地方,還是以貴族分封制度為主,那裏的情況和這裏又不一樣。

徐弱也沒有和這戶人講那些更深層次的東西,只是問道:“你們這一次遷走,高興嗎?”

農夫頓時點頭道:“高興。很高興。”

“去了淮水,便數戶為一社,可以租牛馬使用,也先借貸鐵器,開墾之後便可以過得好了。”

“原本就算是逃亡,逃去泗上河邊多有士卒守衛看到了要抓回去,逃亡別處,什麽都沒有,又怎麽開墾土地生活?”

“加上這一路都有吃喝,這便是你們說的樂土啊。”

有未來的希望,再加上此時還活著,對於一些農夫而言,便可以稱之為樂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