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七章 降(第2/3頁)

魏韓主將哼聲道:“尚未可知。昔年齊墨一戰,墨家名為六指者,也以梅花陣堅守,撐到最後。我今日用此陣,未必就敗。”

數年之間,曾經默默無聞的六指也已經成為這些貴族大將口中的人物。

那說客大笑道:“將軍繆矣。昔年齊墨之戰,墨家六指以梅花陣堅守,其陣中尚有銅炮十余門,布陣之妙,使得無論何處主攻都有銅炮支援。”

“敢問將軍,您可有銅炮?”

魏韓主將無言,他當然知道當年齊墨之戰的南濟水之戰的情況,墨家為了防止史書“戰略多於戰術以致雲裏霧裏使得讀書之人以為戰爭無非智鬥”,故而一直都將一些經典的戰役編策,只要講戰術,齊墨南濟水一戰正在此列。

當時一戰,六指在側翼佯攻,吸引了齊軍反撲,列以梅花陣,以重陣防守,炮兵處在陣中,部署之妙渾然天成,無論哪個方向都可以用銅炮支援,以此撐到了最後,使得齊軍七攻而不破。

那說客又道:“重步之陣,一怕行進變陣被騎兵突襲,二怕銅炮轟擊。”

“陣整而重,縱深等寬,最怕炮擊。如今將軍一門炮都沒有,而我軍銅炮數十,將軍憑何而守?無炮,何以能結陣而守?”

“再者,昔年南濟水之戰,墨家巨子親帥主力猛攻一側,六指軍中都知道他們必勝只需要堅守一段時間,敢為將軍,此時魏韓之卒可有士氣?”

“其三,昔年南濟水之戰,先以聲東擊西之策引誘,又以中心開花之術反包抄,將軍此時不過困獸之鬥,豈可並論?”

“若將軍不降,則我軍數十銅炮齊發,以火槍近射打開缺口,騎兵沖擊之下,豈能守住?”

“昔年菏澤之盟,諸侯有約,不殺降卒,將軍何不早降?”

“許地之兵,防守尚不足,豈能出兵來援?固然將軍今日不降,堅守到天黑,明日又能如何?騎兵騷擾之下,將軍一日可行五裏?”

那說客大笑道:“如今之戰,無炮,何以守?重步卒之陣雖整,卻正被炮克,魏韓無炮,便無可守。將軍可問軍中天文術士,且問術士,今明可能有雨?若術士言無雨,將軍除了早降,還能做什麽?”

“勝負乃交戰常事,吾王也不求文馬為贖,將軍何不早降?”

他說完這些徹底讓魏韓主將堅信守不住的話之後,又小聲道:“大司馬又有機密事相告。請屏退左右。”

魏韓主將也知道,楚軍勝券在握,如那說客所言,句句是實,沒有銅炮,根本守不住,此時楚人必不會有行刺之事。

於是屏退左右心腹,那說客道:“大司馬有言,晉楚之爭,規矩之下爭霸天下也。宋地之變,魏韓楚皆臨墨家,不可不防。”

“今日之戰,所為者,鄭也,非是為了圖謀魏韓故土。將軍降,則魏韓之卒尚在,日後防墨反墨亦可大用。將軍不降,圍攻之下,死傷必重,若墨家發難,又當如何?”

“若將軍降,則是降於楚王,非是降於墨者。吾王亦為天子分封,有爭霸天下之心,卻無墨家兼愛平等亂世之意。”

魏韓主將聞言,長嘆一口氣道:“如此,可降。只是五萬精銳,被我毀於隱陽,有何面目去見君上?”

他慨嘆數聲,卻沒有自刎,而是選擇了投降。

至此,由宋國政變引發的一連串戰爭算是暫時結束。

隱陽之戰,墨楚聯軍借地不利而化為天時,以楚國新軍的優勢揚長避短,舍棄左翼誘使魏韓中計,以陳蔡之師誘使魏韓主將以勾股大陣突襲,借助新軍體系的預備隊和快速機動轉向部署之優勢,將計就計兵行險著,反包圍席卷側翼完成了包抄。

此戰,宣示了魏韓的重步卒體系必須要變革的現狀。

更宣告魏國了虛弱事實,以及想要一戰壓楚五年、外交縱橫團結三晉移師防秦戰略的破產。

魏文侯時代遺留的魏之霸權,徹底易手——趙繼承權戰爭的中山復國之事,尚有人覺得魏國休養生息臥薪嘗膽五年之後便可奪回,但經此一戰已成幻想。

此戰魏韓聯軍全軍覆滅,被俘兩萬五,被殺六千,逃竄萬余,新鄭以南門戶大開。

魏韓想要奪回主動權,除非選擇大梁、襄城、陽翟、新城等方向的全面戰爭,否則只有和談一途。而全面戰爭,是魏韓楚三國都不願意看到的,因為旁邊還有一個等著鷸蚌相爭的漁夫——對魏國而言有倆,西邊還一個呢。

墨楚聯軍死亡千五百,陳蔡之師潰逃於營壘處,集結仍可再戰。且繳獲了銅炮十余門,戰馬千匹,戰車百乘。

略作修整,仍可再戰。

新鄭以南,魏韓已無可戰之軍,新鄭以北,只余野戰之軍兩萬余,拼湊之下也不足四萬,無力再戰。

至此,楚國或可以選擇和、或可以選擇打,主動權在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