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二章 敵在蕭墻內(上)

亂世就是這樣,幸於此時混亂紛爭的諸夏尚無一個體量足夠的外敵。

馬鐙和步卒軍制改革、新作物農業技術的革新,使得諸夏在某種程度上聯系在了一起,諸國之間的征戰不再是兩國之間的事。

小國的存亡由不得自己,甚至由不得主攻的一國。

新鄭城中,圍城第二十七日。

魏韓再度增兵,調集了數量更多的火炮,使得城中軍民搶修城墻的速度趕不上破壞的速度了。

但是城邑仍舊在堅持,民眾在盼著一個希望,一個趕走了魏韓便可以讓君主貴族履行契約擁有自己的新生活的希望。

新鄭城內西北。

這裏是鄭國的宮殿區,也是宮室城區的所在地,貴族們居住在城邑的西北,而平民和貴族們之間隔著一道內城的城墻。

新鄭的城墻只有北面有行墻馬面的結構,因為修築這種結構尤其是配合火藥而形成的防禦體系花費高昂,北面直面宮城,所以防護森嚴。

溱水和洧水形成一個類似於“Y”的交叉地,鄭國的三面都是依托著洧水溱水修築的,防禦起來要容易得多。

這一次魏韓聯軍的主攻方向是東北角,西北這邊反倒是被攻擊的不那麽猛烈。

西側的城門處,幾個打著哈欠的士卒終於盼來了接替他們的人,驗證過之後,一隊精銳的武士接替了城門附近的防禦。

這裏非是魏韓聯軍的主攻方向,但外面仍舊有不少的魏韓士卒駐紮。

外面正是墓葬區,貴族的墓葬區,魏韓聯軍並非是幾十年後攻下臨淄城的燕軍,也沒有有人進言諸如“挖城中祖墳以恐嚇城中促使投降”之類的“高見”。

這倒並非是魏韓聯軍的素質更高,而是因為聯軍中還有一部分當年新鄭政變之後逃亡出去的六穆貴族,那些墓葬區也是他們的祖墳。

城墻上,交接換防後的鄭人士卒等待著一個機會。

他們是鄭君的心腹,也是鄭君的封臣,這也是鄭君乙這些年得以堪堪和駟氏抗衡的資本。

之前的幾次守城反擊中,鄭君的私屬精銳並沒有全力參與,倒是那些貴族的私卒損失有些大。

現在這一側的城門處大多都已經是鄭君的心腹人,卒兵未必是,但軍官大多都是。

宮室外,鄭君乙看著就在宮殿南側不遠的宗廟,心中為自己找的那個開城迎接魏韓的理由似乎更加地有道理。

鄭國最開始的封地不在這裏,在秦地,烽火戲諸侯之後,鄭國才遷徙到了中原,最終選擇了最為有利的真正中原,也曾憑此稱霸過。

俱往矣,鄭君乙明白新鄭的宗廟恐怕也要再度遷走,魏韓那邊已經答允可以封他一邑,以延續鄭之祭祀。

車轔轔、馬蕭蕭,鄭君乙帶著自己的精銳力量,以巡視城防為名,靠近了已經部署了自己力量的西側城門。

負責和魏韓聯絡的心腹小聲道:“君上,可以開始了嗎?”

鄭君乙擔憂地看了看外面,不知道魏韓那邊是否做好了接應的準備,也不知道魏韓那邊到底信不信他的話。

就怕萬一魏韓那邊覺得這邊有詐,自己又暴漏了,那可不妙。若是能出城逃亡還好,萬一失敗,出城逃亡若不順利,只怕會被憤怒到極點的民眾和貴族砸的粉碎。

但鄭君乙已經沒有選擇,有消息說,楚國已經出兵,墨家也已經出兵。

而城中如今最得人心的,除了那些墨者之外,就是那些面臨著死亡威脅的駟子陽余黨。

他們明白他們所能依靠的只有城中的民眾,而且魏韓不會接受他們的投降。

因為……魏韓出兵的理由之一,就是弑君。

弑君的理由,決定了當年政變中搞死了鄭繻公、驅逐了其余六穆、弄死了太宰欣的他們只有死路一條。

若不然,打著殺死弑君之徒、彰顯天道的魏韓卻接受了駟子陽余黨的投降,這就是最大的笑話了。

況且,鄭國當年三分之後,魏韓各自得到了一部分土地,這部分土地的法理是那些逃亡的鄭國貴族帶著自己的封地投靠了魏韓。

就像是當年的齊國政變一樣,公孫會立於廩丘,廩丘的封地是公孫氏的,所以最終三晉伐齊之後的條約規定“齊國不得進攻廩丘”,而不是說齊國不得和魏韓再度開戰。

現在的情況也是一樣,如果魏韓接受了駟子陽余黨的投降,那麽當初根據這個法理得到的鄭國的那部分土地,就很可能出現反叛。

有一部分是魏韓控制的,還有一部分仍舊在鄭國逃亡貴族的手中,對比之下,一旦破城駟子陽余黨只有死路一條。

正是因為這種死亡的威脅,駟子陽余黨們當日聽從了墨家的意見後,當即斬殺了提出反對的貴族。

隨後又大肆“收買”民眾,不但拿出更多的金錢賞賜那些守城立功之人,更是放出豪言以後要真正愛民,要把封地授予民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