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八章 無信的時代(第2/3頁)

可以現在魏國的國勢和威望,這個頭牽不起來,也不敢牽,只能選擇眼前利益,瓜分鄭國。

至於以後的事……倒有些活一天算一天的意思。

雙方一談起來宋國和泗上,都是一副愁眉苦臉、憂心忡忡的樣子。

可憂心忡忡,卻沒有談及任何有效的解決方法。

魏韓都默認自己不會選擇出兵,至少現在不會,尤其是碭山圍城戰結束泗上那邊展示出來的攻城能力的壓迫。

終究瓜分鄭國這件事是需要幹涉宋國會盟這個事做幌子的,韓相便道:“此事一做,只怕楚人憤怒。”

“楚人與墨家,雖不親密,卻也不曾敵對,除了二十余年前商丘一戰外,最近也並無仇怨。”

“我只怕楚人憤怒,與墨家聯合,幹涉此事。”

韓相擔憂的,非是沒有道理。

楚國派出令尹、大司馬跑來會盟,談一談共同防備泗上崛起的事,這邊談著呢,魏韓動手了把鄭國給分了,完後還不帶著來會盟的楚國一起,楚國要是不憤怒那就鬼了。

而且鄭國一北分,楚國在中原方向的突出部的後路徹底被截斷了,原本還有個緩沖國,現在魏韓可以直接威脅榆關以南,若是再把鴻溝一斷,楚國好容易要回來的榆關算是死城了,大梁城也再也別想著奪回來。

公叔痤卻笑道:“此事倒不必擔心。我們和楚人之間,無非是君侯之怨,國勢爭雄。”

“和泗上,那是翻天覆地之恨、倒轉乾坤之懼。泗上崛起,我們就算和楚國打的死去活來,但楚國也會參加對泗上的戰爭的。”

“所以,對付泗上,我們不需要考慮楚人是否信任我們。”

“楚人信任墨家,但是墨家做的事,楚王是絕對不能接受的。人人平等、尚賢同義、兼愛利民、選賢人為諸侯天子……這是亡社稷、隳宗廟的,我們和楚人相爭,那也不過是幾座城邑而已。”

“既然楚人一定會反墨,我們為什麽要對楚人好呢?”

韓相贊道:“解我心中之惑矣。只是這件事楚人定會憤怒,這又如何防備?”

公叔痤又道:“楚人憤怒又能如何?楚國變法,國內正亂,若無外援盟友,如何能幹涉鄭國?”

“唯一可能的外援盟友,就是泗上。但我們是先和楚人會盟,先要痛斥墨家行徑的。”

“這等同於是先讓楚國和墨家不可能結盟,然後我們再坑楚國,他又能如何?總不成今日剛罵過墨家、反對墨家的道義,明日轉過身就去求結盟?墨家會信任楚國嗎?楚國自己認為墨家會同意嗎?”

……

楚王的使者已經距離魏國不遠,在來的途中楚國大司馬就得到了碭山圍城戰結束的消息。

楚國如今的政治格局,和之前二十年的種種息息相關。

二十多年前墨家初次震動天下,就是在商丘城下陣斬了楚大司馬。

隨後大梁城之戰,吳起陣斬楚右尹以及幾名實權封君。

這算是為楚國的變法提供了機會。

屈、昭、景三族牢牢把持著令尹一職,楚國八百年,外姓人得令尹之位的寥寥可數,令尹換不掉。

但是原本也是封君貴族派的大司馬、右尹等人都死了,空出了位置,楚王總算是可以安排一些士人派的人進去。

正常楚國的朝堂是有潛規則的,令尹若是因故病亡或是犯了錯,大司馬是第一順位的補替。

現在楚國的朝堂,實際上就是令尹為首的大族公族反對改革;大司馬右尹為首的士階層支持改革。

雙方站在利益不同,對外政策也不同。

楚王是希望楚國不要扯進宋國的事,繼續變革;大族貴族們希望楚國對宋開戰,以求增大封君實權貴族的權力。

這一次前來會盟,楚王的意思很明確,既然墨家選擇了出兵宋國徹底拒絕了和平瓜分宋國的意見,又實行了動員,大有真要動手的意思。

那麽楚國就不會選擇和墨家開戰,出讓宋國的利益,讓墨家和魏韓的關系更加緊張。

楚國不出兵,魏韓就不會出兵,這是顯而易見的事。

實際上這一次楚王是帶著真誠的態度的,大梁城已經奪不回了,而且就算奪回來那就等同於替魏國抗在了反墨的第一線,加上楚國要回榆關已經很吃力了,所以與其還在大梁這件事上扯淡,不如就趁著這次會盟徹底放棄大梁的宣稱。

在大梁、啟封、榆關、陽夏、襄陵等地,魏楚韓三國築城,加強防禦,一致對外,不要在這地方互相沖突了。

一則要修城就不能再起沖突,不能說我這邊修著防備墨家的城邑呢,你趁我修城的時候打我讓我修不成。

二則一旦城邑城防完善,魏楚韓三方礙於這些城邑,中原方向的爭鬥就會少一些,攻城不易,尤其是新式的堅城,從而真正可以做好防備墨家西進中原的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