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六章 以防萬一(第2/3頁)

“屆時他們必要退兵,因為他們知道我們的攻城手段,也知道碭山數日就被攻破的事實,順帶著當年子墨子守城之術天下無雙,墨守成規之名依舊在,他們定會退兵。”

“參謀部的意思,大致就是這樣。以退為進,造出兩翼的機會……”

適點點頭,六指看了一眼適,猶豫了片刻,說道:“但……但我覺得,他們的想法太過保守。這樣一來,實際上是讓各國退兵,只能小敗,不能傷及他們筋骨。”

“既然早晚要戰,不如趁此一戰,徹底打斷他們的脊梁骨。”

小心地看了一眼適,見適還是笑吟吟,示意他繼續說下去。

六指便道:“拖而行險。單父之謀,給我們留的緩沖地太大了,諸侯聯軍也不足夠深入,戰線拉得也不足夠寬……”

“我們可以繼續往後退,依托沛邑、沛澤、嚙桑組織防禦,誘敵更深入百裏。”

“屆時,不撲大梁逼其退兵,而是利用我們在內線後勤補給容易;動員更為效率以及我們征召制度的優勢,從方與側翼直撲單父,集結主力,將諸侯聯軍圍困在單父、碭山、蕭、沛邑、方與之間。”

“屆時,諸侯軍心必亂,十面埋伏,一戰定中原。”

“諸侯聯軍若覆,中原再無阻擋我們的力量,連接鄭國,直取河南地,包括齊之西南。歸還鄭為魏韓所侵之城,扶鄭為傀儡附庸,盟秦以趁機奪西河。”

“如此,則中原大局可定。”

這戰略必有風險,比之參謀部制定的那個逼各國退兵小勝和解的計劃,風險更大。

不過一旦成功,卻也的確如六指所言,一戰定中原。

適問道:“按你的計劃,我們一共需要多少人?”

六指早有方略,回道:“沛邑彭城,是我們的內線,又有水路補給相連,後勤足以保證。”

“全面征召,全面動員,我們一共可以動員十萬士卒,屆為可戰之兵。”

“五年前我們得到了莒城和沂山,齊軍必不敢全軍出動以策應魏楚韓,必要留重兵以防我們從沂山長城直撲臨淄,莒城方向只需要兩師之力,配合民眾,足以威懾齊人。”

“靠近沛邑沛澤,我們便可依澤、城而守,民眾動員,諸侯聯軍雖多,但戰線被拉長,要防備我們側翼反擊,其實能夠攻城的也就最多六萬眾。”

“待敵軍疲憊,我帥沛邑軍團直撲單父,截斷丹水,則諸侯大軍為甕中之鱉。一旦要退,巨子便親帥軍團後面追擊,他們必要奪回單父,以求退路,我卻據城而守,以他們的攻城能力,難以破城。”

“一旦一鼓作氣不能破城,軍心必潰,定要南渡丹水而逃,我軍追擊,他們必要逃入商丘以為依托。”

“一旦入城,則為死路。因為外無援兵,軍心已潰,商丘民眾心向我等。”

“不入商丘,潰軍心驚膽戰,無法集結再戰,卻也不得不入城才能重整集結。”

“一旦城破,則如當年吳起之大梁,魏楚韓都要膽戰心驚,無兵可用,只能做好防守,以防我軍勢如破竹直抵洛邑。”

“我軍卻聯絡鄭人,主力北上,齊西南民眾心向我們,直取齊西南,便即和談。屆時,魏楚韓必要賣齊以自保。”

“魏值此大敗,西河必丟;韓值此大敗,鄭人必可奪韓數城。如此,三晉弱矣,只要我們願意,我們也可以兵臨洛邑以觀鼎之輕重。”

“趙雖強,高柳雲中亦可自保。秦臨西河,則南鄭無憂。魏韓齊則徹底被我們廢掉,如砧板之肉,日後我們想怎麽割就怎麽割。”

“楚人戰敗,國內因為變法積壓的矛盾必要爆發,楚國必亂。淮水在我們手中,楚人便再無北上之力。”

六指說完,笑道:“只要他們出兵,就必要沿著這個方向進軍。因為我算過,就算諸侯之間齊心協力、眾志成城、同義同心,想要一舉解決我們,至少需要戰兵輜重農夫共八十萬余,方有可能。”

“步步為營,穩紮穩打,處處都有自保之力,沿著莒、菏澤、丹水、睢水、符離、淮水共六個方向進軍,才有可能畢其功於一役。然而……各國諸侯能集結的起這麽多軍隊嗎?集結的起這麽多軍隊能撐一年的後勤嗎?”

“六個方向,只要任何一個方向人數少了、出現了紕漏,我們利用內線的行軍優勢和民眾的支持,只要破開一處,他們還是要敗。”

“況且真要是集結這麽多軍隊,我們不需要打,只需要拖,一年之內,諸侯國內必然崩潰,餓殍滿地。”

“倒是我們主動進攻,反倒是麻煩些,困難些。”

“巨子不想現在打,但宋國出了事巨子卻立刻選擇出兵,便是源於此吧?主動打他們我們要再準備數年,可他們要是失了心瘋來打我們,宋國一戰便有可能使得中原震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