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二章 碭山圍(第2/2頁)

另一名參謀道:“主要是碭山的城防體系,是和咱們泗上學的,學趙氏之晉陽那般作為皇父一族的根基,有不少精通幾何學的士人幫著監督修築的。”

“是塊難啃的硬骨頭。糧食想必積累也多,圍困的話又要分兵,提防魏楚出兵,萬一前線作戰的時候他們出兵,大為不利。”

幾何學和火藥的傳播,泗上也開始要遭遇到反噬,碭邑的城防體系是火藥時代的城防體系,放棄了原本的夯土墻和平面墻的模式,而是增大了邊長。

參謀們當然有碭山的城圖,六指也早已看過,他倒是不以為意,說道:“圍是不可能圍的。要打,而且要快點打下來。”

“按說,以戰爭死人最少為目的,圍而不打是最好的。但戰爭要為天下局勢服務,這一仗還是要打的,不但要打,還要打出氣勢,打的讓魏楚都心驚膽顫方可。”

六指想了想道:“如果各地的貴族都往那裏逃竄,一座城邑是容不下那麽多人的,肯定會把精銳留在碭山,而其余的雜軍至於周邊,這反而不好打。”

“到時候整個天下都會盯著碭山。”

“我們一個月能攻下來,魏楚韓出兵的可能就更小。兩個月能攻下,他們只怕就會動搖。若是三個月還沒攻下,我們便可能面臨四面開戰的風險。”

軍團代表道:“上面主要是考慮將這個貴族全殲,不要讓他們到處亂跑,逃竄到楚國就不好處置了。”

“我們出兵的時候,皇父一族已經知道只能選擇堅守等待各國幹涉了,他固守碭山也算是一步好棋。分兵的話,定會被我們各個擊破。”

六指拍著額頭道:“這就是天下大爭的無奈了,如果只是宋國,他走這一步就是死路,區區碭山終究不可能和宋國其余城邑對抗。可偏偏他要等各國幹涉,上演一幕悲壯的守城戰。”

“是難打啊。野戰我們倒是不懼,可攻城損失必大,經過五年前一戰,各國對於我們攻城的手段都有所了解,會有防備。”

“只不過他們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

說到這,六指笑了笑,其余人也都笑了。

碭山地區石頭很多,是宋國地區石頭最多的地方。

石頭很硬,比土要硬,但是卻不是修築堡壘前面抵禦大炮轟擊的斜坡的最佳材料,反而是看似沒用的土最為好用。

這些道理那些負責修築碭山的士人一知半解,只知道以石頭代替土、參照泗上的那些城防體系弄出了棱角、延長了邊長,但卻犯了一個致命的錯誤:該用土的地方他們用了石頭和磚。

這都是用人命堆出來的經驗,泗上的經驗也是人命堆出來的,但卻不是這個時空的人的命堆出來的。

……

碭山。

城邑內,人群往來,密集不堪,貴族士人們正在鼓舞衰落的士氣,聲稱這是一場為了禮法和大義的戰爭,但宣傳的效果實在有限。

被征召的士卒聽不懂,而且禮法和他們貴族的大義對於農夫而言實在不是什麽好東西。

皇父一族也學著泗上弄了一些“宣義部”,都是一些真正的君子擔任,灌輸天下大義,可是效果寥寥。

因為實在沒有道理可講。

君子們有君子的義,庶民有庶民的義,然而打仗不能只靠君子,還得靠庶民,這道理就實在很難講了。

幾名真正的君子登高大談,喊道:“我們都是殷商的子孫,我們站在這裏,是為了保衛我們的社稷、祖先的榮耀、天下的規矩而戰。”

“墨家想要人人平等?那是笑話,上帝早已經注定了一個人的貴賤,只有天命能夠決定人的貴賤,而不是墨家。他們想要逆天而為,終究要失敗。”

“上帝將我們分成君子和庶民,但卻希望我們和睦相愛,而不是互相仇恨。墨家煽動這種仇恨,人為地將天下和睦的人分為了兩個階層,沒有墨家就沒有階層的仇恨,是他們毀掉了天下的仁愛,卻還要談什麽兼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