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售糧(第2/3頁)

臨武君自己的轄地之內,是有專門的專賣商人的,都是依附於他的,依靠權力禁止其余商人經銷,所以商隊要在臨武留下不少的貨物。

專賣權、鹽專賣,這都是臨武君的重要收入,以此才能維系自己的勢力,才有資格在楚國諸多的封君之中有一席之地。

當初許多人並不願意來邊疆,臨武君卻有遠見,在邊疆地區少了許多掣肘和監視,未必就是壞事。

當時他表現的對於楚王無限忠誠,換來了自己的這片封地,當忠誠不再能保護他的封地時,自然可以丟棄。

負責和商隊聯絡的門客又說了一下商會希望用稻米交易的事,臨武君也沒有多想,喜道:“稻米轉運不易,利潤又低,商會的那些人向來不收。若是能夠用稻米,正可以節省不少金銅。”

他既然有封地,自然有大量的勞役地租和實物地租,一部分軍賦需要那些新征服的村社繳納鹿皮之類,其余主要的大頭還是糧食。

鐵器牛耕技術的進步,使得他積累了不少的糧食,平日售賣也只能通過沿河一代輸送到湘水下遊的城邑,以換取金銀銅幣,才好和墨家交易。

然而這幾年糧價日賤,只能依靠境內的小金礦和鹿皮草藥和墨家貿易,實在是有些肉痛。

門客也對臨武君解釋道:“商隊的人說,一則是南海去歲有風災,二則就是樂昌峽修建,人口聚集。若從陽禺等地轉運稻米,數百裏之途,耗費巨大。是以想要從臨武購買,直接轉運到樂昌峽,以供應那裏的修築。”

臨武君點頭道:“樂昌距離陽禺等地太遠,又是逆水而上,確實太遠。那裏有數萬人勞作,墨家縱然富有,卻也肉痛。”

又想到今日熊良夫和他說的一些話,他忽然想到了一個好辦法,於是又問道:“商隊的人什麽時候來見我?”

門客道:“今晚就可見,只是不知道王子良夫在這,是不是有些事由我們去談?”

臨武君搖搖頭,這些事這些門客談不了。

樂昌峽修築是件大事,關系到臨武的財富和貿易,但也一樣等同於墨家打開了從珠江水系到湘江水系的通路。

此時剛剛修建不久,距離完工還早,想要轉運大批的兵力至少也得數年時間。

數萬人勞作,吃喝就是個大問題。

當地又是窮鄉僻壤,南嶺山高水險,又有諸多夷民不服,想要在那裏維系一個工程,需要不少的糧食。

臨武君考慮了一下,又問道:“庫內能有多少存糧?”

門客正是主管這些事的,回道:“存糧不少,但是還有不少借貸給了民眾,今年也該償還了,但是許多人家怕是償還不起。再者,恐怕新歲一到,又有人需要借糧,存糧恐怕不能夠全都賣出去。”

“商隊購糧,糧價縱高,卻也不如放貸。放貸三年翻倍,還是放貸得利更多。”

一般的封君,必然是本地最大的高利貸者,農夫繳納了各種稅賦,加上需要服勞役地租,其實根本剩不下多少存糧。

借貸的越多,就越能控制住農夫,使得他們沒有余糧購買更多的工具去開墾荒地、甚至逃亡。

土地都是臨武君的,未必需要兼並土地,但是需要人口被束縛在土地上。

門客考慮的也正是得利最多的辦法,三年翻倍,年收益率在三成,而賣給商隊,就算可以議價,也不會多賣多少錢。

臨武君考慮的更為深遠一些,笑道:“得利與否,要長遠看。我自有打算,你且去清點一下,預存下不可動用的那部分,再少留一部分借貸所需,剩余的數量報備給我。”

臨武君覺得,既然樂昌峽距離臨武很近,而且那裏又聚集了數萬人在修築,這個工程不是可以輕易停下來的。

如果自己能夠通過商隊,表示樂昌工地上今年所需的糧食由自己提供,那正是一個可以遏制墨家萬一攻打臨武的好辦法。

從陽禺沿著珠江水系向上運輸肯定極為困難,到了地方可能四斤糧食就剩下一斤了。

這麽昂貴的價格,自己稍微賣低一點,先讓商隊的人確信自己的府庫中有足夠的存量,足以支撐樂昌峽工程一年所需。

既然選擇從這裏買糧,那就證明墨家確實沒有在臨武動手的意思,甚至於象征性地試探都不會有。

而且自己可以遏制樂昌峽的命脈,自己每次售賣一個月所需,商人無利不會再從陽禺輸送,樂昌峽數萬人就得依靠自己的這些糧食。

一旦墨楚真的開戰,自己便可以用這些糧食和墨家談判:你們在宋國隨便打,但是不要打臨武,既無必要,而且只要你們在南海進行了軍事調動我就斷糧,樂昌峽數萬農工到時候吃不上飯可是大亂子。

北邊打北邊的,雙方還可以繼續貿易。等樂昌峽修好,戰爭應該也結束了,到時候臨武貿易往來更多,正可得利,擴充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