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一章 新略(三)(第2/2頁)

“我們一直都在為這個大略做準備。一旦天下有變、一旦楚國有變,那麽便是漢中南鄭、鄢郢襄陽、淮水之南,盡皆大亂。”

“我們卡住南鄭,則秦人不能南下。卡住鄢郢南陽淮水,魏韓不能南下。屆時,楚地亂,我們平;楚貴族亂,我們定。諸侯不能直接幹涉。”

“諸侯若幹涉,則斷褒谷棧道守南鄭;則鄢郢暴動,卡住襄陽使得諸侯只能與我們隔河對峙。”

“泗上在手,魏韓若動,我們自泗上攻魏韓之東,解鄢郢之圍。若魏韓攻泗上,我們則自鄢郢出攻伊闕,解泗上之圍。”

“這是一整條線,也是我們二十年來一直不變的大略。”

“先論大略,我們若的齊地,諸侯必然反對,楚越也定然要不惜代價與我為敵,到時候我們又如何謀劃?時機不成熟,整個大略又如何實行?”

“我們有一戰平魏、韓、趙、秦、楚、越諸國幹涉的能力嗎?縱然有,泗上又要被打成什麽樣子?”

適搖搖頭道:“所以,以長久計,以子墨子當年的大略,我認為應該從齊地退兵。”

“這個時候乘勝而戰,不但不會更容易利天下,反而會損害利天下大業。”

墨家的戰略一直沒變,從二十年前就開始布局謀劃,期間適策動了吳人反叛導致越人南撤、幹預了大梁之戰使得楚墨蜜月、幹涉了秦國戰略使得南鄭到手。

但是距離整個的大戰略的完成,還早,早得很。

高孫子明白這個大略,也明白其中的合理之處,更明白從地形上講南鄭、鄢郢、淮北、泗上一旦可以聯系在一起,那麽楚國內亂的時候除了墨家無人可以幹涉。

不得南鄭,不能入蜀,也不能夠沿著汗水直達鄢郢,那麽整個鄢郢的上遊的安全就可以保證。

鄢郢的上遊安全可以保證,那麽此時還叫鄢郢的襄陽,就可以做一個鎖,依靠墨家的守城術,只需要數萬精銳即可完全鎖死南北之間的聯系。

襄陽向西,便是桐柏山、大別山、淮河,這都不是可以用兵的地方。不拿下鄢郢,那麽北方諸侯不能南下、楚國貴族不能北上,將楚國完全鎖死在墨家的封鎖之下,秋風掃落葉。

再往西,可以用兵的地方就是宋國、泗上。

而泗上在手,意味著魏韓就算想要幹涉,也不但不考慮泗上這邊的進攻。真要是大軍去了鄢郢,泗上這邊可以直接攻入魏韓腹地。到時候秦國只怕不會那麽老實,莫說魏韓秦同盟,只怕西河地都要被秦國趁機咬走:南鄭在墨家手中,秦嶺一擋,秦國南下的戰略就算是夢幻虛影,除了向東先取西河之外再無別的戰略了。

泗上只要在墨家手中,北伐就有出擊地,不需要非要走襄陽、南陽一線。泗上經營數十年,別人想攻也攻不下來。到時候最多也就是把整個魯西南地區打成廢墟。

可一旦楚地平息,泗上不失,那麽墨家就可以完全掌握戰略的主動權,天下易手也就是個時間問題:哪怕是適這一代人都老去,仍舊可以完成整個統一。

楚國的內亂只是時間問題,墨家幫著楚王編練新軍和集權,貴族們雞飛狗跳,一旦楚王死,楚國不亂就出鬼了。

現在適的想法是繼續充實力量,攻略淮北,滲漏長江,然後等著楚王死。

墨家已經為這個戰略準備了二十年,一切已經發生的幾場戰爭都是為了這個戰略,從未改變。甚至於包括遙遠的都江堰的提前修建、包括在北境守衛草原、甚至於十余年前入吳傳義傳稼穡牛耕之術,都是如此,一直不變。

高孫子明白,但他心急,心急於利天下的大業,心急於天下局勢再變下去可能會出現各國之間“愛鄒人於越人,愛魯人於鄒人,愛我鄉人於魯人,愛我家人於鄉人,愛我親於我家人,愛我身於吾親,以為近我也。擊我則疾,擊彼則不疾於我,我何故疾者之不拂,而不疾者之拂”的情況。

到時候,有些事就真的難辦了。

現在各國都在變法,各國都在強軍,各國都在嘗試著使用火藥、馬鐙這些墨家一直以來戰無不勝的手段,各國也都開始嘗試著分田、授田、畝稅之類的經濟變革。

這都是不得不考慮的事,二十年前的大略,如今是否還適用?是否還有可能成功?而天下人,是否又等得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