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六章 齊國的路(四)(第2/2頁)

打仗的時候,臨淄地區的農兵為主力,各個貴族需要履行自己的封建義務,為國君提供符合自己封地的戰車、徒卒,以及各自的私兵。

比如在南濟水一戰被殲滅的平陰軍團,那不是常備軍團,而是戰時征召的平陰附近的農兵以及各個貴族的私兵。

譬如上士,作為一個上士,在戰時需要在自己的封地上拿出來一輛戰車、三輛輜重車乘車、以及數量足夠的徒卒。

在正統的周制中,旅是五百人,而一個下大夫實際上在軍中的職位就是旅帥,他們出征的時候要出動一旅之師。

隨著人口的增加,現在齊國的上士基本上就是周制的下大夫,但因為齊國制度有過一次改革,齊國的旅是兩千人的大旅,所以齊國的下大夫依舊是旅帥,但是上士所能指揮的人數,等同於春秋之前下大夫的人數。

想要連同軍制都改了,那要天翻地覆,齊國沒有這樣的條件,田和自認自己也沒有這樣的能力徹底中央集權,很可能適得其反:尤其是在田和執政的時候,要面臨的局面是他要和兄長留下的貴族勢力抗衡,他敢動貴族,沒有完成集權的、剛剛內亂過的齊國貴族就會搞掉他。

宋國可以那麽搞,那是因為墨家的存在,以及二十年前盟約的存在,使得宋國對外戰爭的時候其時有一支常備軍,那就是墨家的義師;同時因為二十年前盟約的存在,使得宋國的貴族內部分裂,但任何一支都不足以反抗墨家義師,三姓共政的局面被墨家插了一腳之後,誰違背盟約那就有滅族之禍。

齊國不能這麽搞,因為田和手裏沒有一支常備軍,而且因為內亂府庫空虛,作為專職雇傭兵的“技擊士”也不能雇傭多少,打仗所依靠的依舊是貴族力量。

有了錢,然後才可以維持一支聽命於君主的常備軍,然後壓迫貴族逐漸收權。

而不是先得罪貴族,然後認為這樣就能弄到錢,到時候就可以組建常備軍:順序弄反了,結果不言而喻。

既然軍制先不能改,那麽農民就必須要被束縛在土地上。

不考慮動亂的問題,假使齊國采用宋國的手段,那麽農民便會自由遷徙,農民的自由遷徙,意味著貴族不能有效的管控封地,也就意味著戰爭的時候貴族拉不出足夠的封建義務兵。

宋國和泗上,因為不需要貴族分封以統治,也不需要貴族封地上的封建義務兵,同時還能夠有一支四萬人左右的常備軍,所以他們可以搞貴族。

齊國不行,因為齊國的士人和官吏數量莫說比不上整個泗上,可能連一個沛邑都不了,齊國需要貴族分封維持統治,也需要貴族封地維持穩定,以便可以拉出足夠的士卒作戰。

技擊士源於齊國發達的工商業,但技擊士作為雇傭兵雖然精銳但是數量不多,依靠雇傭兵打仗問題極大,而且很難維系足夠的數量。

尤其是春秋已經結束,如今天下諸侯相爭,動輒三萬、五萬這樣數量的大軍,不能只靠那點精銳的技擊士。

歷史上秦國變法可以做到不需要貴族封建義務的全國上下強軍,源於墨家三分之後秦墨入秦,有組織地以吏為師培養了大量的基層官吏,所以才導致秦墨巨子的兒子殺人,秦王需要征求秦墨巨子的意見並且去建議赦罪,因為他面對的不是一個人,而是一個壟斷了秦國教育和基層官吏的組織頭目。所以秦法嚴苛太傅都要割鼻子但對於秦墨巨子的兒子殺人一事秦君還要去過問。

泗上如今可以做到拉起一支數萬人的常備軍且不需要貴族,因為泗上發達的工商業每年半數的收入都投到了教育上,培養了跳出了周官學體系的一大批的基層幹部,建設了能夠控制到鄉一級的基層執政體系,那還要貴族幹什麽?不但不要貴族,而且墨家別的學派的人也不要,包括儒生,因為墨家如今自成體系。

如今齊國在軍制上就不能這麽做,也沒能力這麽做。

軍制為其一,穩定便為其二。

戰國亂世,能夠被君主看重、能夠投君主所好的學說,無一不是“富國”、“強軍”為目的。

但富國強軍的前提,是穩定,“民皆變業”在這個時代,便可以視作不穩定,那也是君主所不能接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