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一章 政與軍(第2/3頁)

“只不過,當年百裏奚帥軍攻鄭,並不知道晉人會偷襲,所以全軍毫無防備。”

“現在我軍若取平陰,田慶定要回師。可南濟水一戰,我軍爪牙均露,張牙舞爪震撼天下,田慶定會小心翼翼。你給我講過一個古之將減灶誘敵的故事,可是這一計策卻不可能在田慶身上奏效。”

“南濟水一戰,六萬齊軍覆滅,田慶絕不會以為我軍不敢戰。我思來想去,有許多關鍵支持若不考慮,我軍大為不利。”

“臨淄城大而闊,又是齊根基之地,自太公望得封營丘至今已歷數百載,萬一攻不下,那就是兵家大忌:屯大軍於堅城之下。”

“我知道你肯定不會在解決掉田慶之前直取臨淄,可田慶……”

他擡頭看了看笑吟吟的適,迎著適鼓勵的目光繼續說道:“田慶如果是庸才,那麽復刻崤之戰便有可能,也就不需要想這麽多。”

“但若他不是庸才,那麽他定然會想,臨淄城大又是根基,我軍未必能一鼓而下。那麽他便可以不那麽急躁,也不會太過冒進以至於被我們埋伏,而是會正常行軍,這樣反而會讓我們不敢攻臨淄。”

“一來他覺得臨淄軍團父母兄弟俱在臨淄,軍心可戰。二來,他要切斷我們後路,我們反而會先著急。”

“我就擔心,如果田慶田午不是庸才,他們會明白,我們攻取臨淄是行險。到時候他緩緩行軍,壓使我們和他長期對壘,那主動權就在齊人手中。”

“我們要求速勝,要在魏趙楚中山這些事結束之前大獲全勝才行。田慶如果回師之後,屯兵汶水,我們該怎麽辦?”

“就算齊侯急令,可萬一他不是庸才,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就屯兵汶水。難不成我們還真的去攻臨淄?”

“那我們又不敢攻,後勤不濟、長途行軍、未必一鼓破城,我們不敢行險。”

“而且他若屯兵汶水,我們還真就不敢動,我們去臨淄,他就敢越過汶水切斷濟水和我們的後路。”

“到時候,他就變被動為主動,再逼著我們去打他,或者直接選擇媾和。公造冶那邊加上費國的士卒,守有余而攻不足,泗上也未全面動員,這一戰……得像個辦法變被動為主動。”

“他若是個庸才,那什麽都不消說,佯裝攻臨淄,在他畢竟之路上埋伏,這是損失最小的大勝。”

“就算不那麽打,也有一千種辦法對付庸才。這個也就不用考慮。”

“所以,考慮的關鍵還是在他萬一不是庸才上,怎麽逼他進攻?”

適點點頭,六指說的很好,基本上和他想的差不多,能夠想到被動、主動的轉換,這就是想到了關鍵處。

他便半開玩笑道:“問題的關鍵,不是想出來問題,而是解決問題。你有什麽想法?”

六指沉默片刻道:“這就不是一師之長可以布置的了。”

適擺手道:“我說了,籍使你為帥。”

六指笑道:“恐怕您若只是主帥,也不能夠布置,這需要七悟害和巨子才能夠決定的。”

“其一,迅速和魏國媾和,借南濟水一戰之威,傳書魏人,魏侯奮戰於趙、中山、楚、陳蔡,必不敢繼續與我們打下去了。措辭嚴厲,大有準備和齊媾和,而取成陽的態度。”

“平陰一下,魏人不知道我們下一步要幹什麽,但我們說要和齊人媾和,他們必然相信,因為媾和的主動權已經在我們手中,我們說要和他就不得不信,也不得不考慮萬一我們轉而猛攻成陽怎麽辦。畢竟成陽位置險要,又在陶丘之側,魏人不敢失。”

“其二,屈將子在高柳,這是一支強軍。現在魏人圍邯鄲,趙人驚慌,魏人也難過,只怕現在魏人選擇與趙媾和。若屈將子可以全力參與趙地之事,連勝三陣,幫助清理公子朝一派的貴族叛軍,趙侯底氣必足,屆時必然不願意媾和。他看到了勝利,魏人如果會選擇主動媾和,只是退兵,趙侯反而會不接受。”

“楚魏之爭,暫時也分不出勝負,陳蔡之地楚必要奪,又要重整政令,楚人倒是無力參與。只要魏人難以脫身,那麽我們就有更多的時間,和齊人周旋,給我們的機會也就越多,我們也就不需要非要速勝。”

六指說到這裏,適的臉上已經露出了笑容,鼓勵道:“然後呢?”

六指道:“您說過,軍事是政治的延續。那麽,軍事上的主動權,如果在軍事上沒有辦法得到,那麽便可以在政治上得到。”

“現在越人將要南撤,我們趁著這個機會鏖戰齊人的原因,是趁此機會削弱齊侯,使他無力幹涉我們在東海、泗上的擴張。這是政治。”

“您說,這一戰不會要齊侯的土地。一則這是義戰,要讓天下諸侯覺得我們在為義而戰,不會因為伐齊一戰展現的軍事力量而恐慌。二則,現在幹部不足,越人南撤之後的廣袤地區,以及整合的泗上費、薛等地,也需要花上時間,齊地若得反而會削弱我們的組織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