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三章 三取一(第2/3頁)

“復某一國,可以利於天下,這便可以做。而你不能說墨家喜歡幫人復國。這一點如果搞不清楚,我們之間也沒有談下去的必要了。”

樂池終究年輕,哪裏能夠和適這個已是中年的人談及這些事情。

看到適臉色不悅,樂池心中既是擔心,也有幾分欽佩,都說墨家的人行事守規矩,多有耳聞,今日見到墨家的高層人物也是如此,便有些驚人了。

他來之前,倒是準備了許多的說辭,知道墨家講規矩、喜辯論,所以樂池準備了許多證明中山國復國合法性的問題。

從當年中山族人形成部落、再到武公學習中原風氣制定典章制度,以此來證明中山國是有法理的,想要以此證明魏國吞並中山是倚強淩弱是不對的。

可不想,準備的這一切什麽用都沒有,墨家的意思竟然是根本不承認任何的法理,哪怕是周公武王時代的封國,墨家如今竟然也只以義或不義來區分。

樂池看了不少墨家的文章書籍,但是顯然墨家這幾年的路線正在逐漸發生變化,那些墨子時代的一些正確道理,現在已經開始抽絲剝繭地去解釋當年為什麽正確而現在為什麽就不能削足適履了。

這些變化,樂池終究沒有在泗上以至於錯過。

其實墨家現在也是有求於中山國的,至少是相互利用的,但是中山國國君和樂池卻根本沒有看明白天下的大勢,終究落了下乘。

略微試探,適就從樂池有些緊張和驚慌的語氣中判斷出來,中山國根本沒有認識到墨家現在也需要中山國復國之事來牽制魏國。

既然對方沒有看出來,那麽雙方的底線就完全不同了,適剛才那一番話,就是要掌握這一次談判的主動權。

造成一種假象:你們想要復國很急,但是墨家是否支持那是未必的。

於是適叫來人,拿來了幾本書,放在桌上道:“若想行仁義利民之政,我有三本書正可以傳授於你,不過想來你也看過。”

樂池打眼一掃,發現桌上的三本小冊子正是《國富》、《論政府》、《稼穡百工奇技匯編》。

除了那本新出的《論政府》外,其余兩本樂池都看過,然而其實樂池並不喜歡看。

他倒是更喜歡看看墨家的守城術、軍陣法、火藥時代戰術等等書籍,而這三本都過於……枯燥。

《國富》之說是墨家關於經濟的理論,基礎是勞動創造財富,如何最大話地發揮出鐵器牛耕水力時代的優勢使得制度可以讓每個人創造的財富增加最多就是利於天下。

這本小冊子的人性基礎,就是人性無惡無善、求利是經濟假設下的人的本性,並且以此解釋了一些經濟問題。

而再往深了說,這本小冊子其實是推翻貴族封地合理性的戰鬥宣言,為庶農工商謀取利益取締貴族政權提供了合理性的支持。

《論政》則是以人性利己、上古不同義、眾人之義為法等為基礎,進行一些政府權力構建的完善和制衡。

最後那本《稼穡百工奇技匯編》,則屬於一些技術性的問題。

這是墨子去世之前,適就已經開始組織人編纂的書籍,當時墨子就已經看出來了這些書的用意。

《國富》之說,是在說民眾求利推翻貴族合理。《論政》則是教授民眾在推翻貴族之後,怎麽建設新的制度。

以武王伐紂做比喻,那麽前一本書是墨家的《天命》、後一本書是墨家的《周禮》。

環環相扣,其中那些墨家關於軍事和技術的書籍,則是兩者之間的過度:用暴力推翻,就需要學習軍事知識和技術。

這其中的用意,樂池自然是看不出的。可是看到適拍出來這三本書,樂池的臉色微變。

雖說看的不多,可真要是按照這三本書中的內容進行復國之後的制度變革,那簡直是說夢話。

復國的主力都是貴族,怎麽可能復國的目的就是為了自己趕走自己?

《論政》這本新出的小冊子樂池雖然沒看過,可是看看書名就能想到裏面的東西可能比《國富》更可怕。

他猶豫了一下,伸出手拿起了最為無害的第三本道:“凡事不可一蹴而就。以此三本書可以行利民之政,可取其一也算是利於百姓。三取其一,相較於無,亦可謂利。”

適聞言莞爾,搖搖頭又點點頭,不置可否。

樂池初見適搖頭,心中驚慌,以為自己的選擇惱了適,恐怕難有作為。

後見適又點點頭,雖然並非十全十美,可終究也算是同意,心中大喜,正要說一旦復國之後要推廣奇技以讓百姓得利的時候,適卻問道:“這三本書的內容暫且不提,你們若想復國,又有什麽謀劃呢?”

“中山依太行之險,卻四面都是趙邑。魏人據中山,公子摯無能,你們或可成功。可是卻不能不考慮趙國的態度,你們對此有什麽打算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