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七章 賢人們(第2/2頁)

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利益,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想法,於是就像是墨子所言的上古時代千人千義一樣,義不同,賢人的標準也就不同。

那一日茶肆打鬥之後,各方人都站出來宣揚自己的道義。

既有宣揚之後被人所接受的,也有宣揚本身就是特定為了某些人的利而說出的。

再加上這幾日亂局之中表現突出的一些人,很快一場亂哄哄的、而又開天辟地、幼稚的、但又充滿激情的、有些可笑的、但又打破了數百年規矩的推選就這樣開始。

被推選為制政策賢人的人數控制在了六十多人,明面墨家的許多人都被推選,但因為墨家的人隸屬於墨家這個組織,在組織允許之前嚴禁任何形式的出仕,因而如徐弱等人皆推辭。

選出的這些“賢人”們,有那日在茶肆宣揚“道法自然、復歸自然之治”的人;有高呼應該並入泗上讓墨家支持的人;有認為都城的變革就足夠了只要貴族們來承認新君即可的人;也有……諸如柘陽子這樣的人。

衛讓不知道被選出來的人有多少和他一樣是秘密的墨者,但卻知道墨家想要的是一種新的規矩而非是小小的費國,這種新的規矩是為了讓天下人看的。

小小的費國,相對於墨家想要的規矩不值一提;正如墨家認為一時的勝敗,比起墨家內部的規矩制度章程不值一提;亦正如原本應該悲壯而死的徐弱孟勝等人在另一個時空看待生死比之墨家的傳承與利天下不值一提一樣。

推選出來的賢人們其實要忙的事很多,大到政策法規、小到賢人們的俸祿。

事有輕重緩急,現在擺在眾人面前的頭等大事,就是費國將往何處?這一場暴動、政變、起義或是革命,又該如何收場?

僅僅這一件事,就足夠這些人吵得不可開交,面紅耳赤。

而他們現在爭吵的這些,可能將來天下別處也一樣會遇到。只是費國太小,天下太大,可是經驗卻是通用的,於是費國爭吵的這些事,便可以作為天下之大的經驗。

討論的第一個問題,就是被抓獲的這些貴族怎麽辦?

費國國都的公田贖買政策,是否用於國都之外?

貴族們如果強烈反對,是不是可以只在國都變革,而國都之外的事,自己沒必要為別人的利益流血?

貴族的封地,到底直接算是貴族的私產?還是連封地都要收回分給民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