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六章 新君

孟勝說的輕松,可徐弱心中卻放不下,這終究是關乎數千數萬人的性命。

他再看了一眼孟勝,極為鄭重地說道:“既說名正言順,可名是什麽名?我們的義,我們的仁,我們的天下,與舊的仁義天下根本不同。我們難道非要尊從原本的名嗎?”

孟勝很喜歡徐弱這樣的富有激情的年輕人,就像是能夠看到年輕時候的自己,若是自己年輕時,面對這樣的情況,只怕和徐弱想的一樣。

可現在不同了。

徐弱又問道:“您到底在擔心什麽呢?”

孟勝低聲道:“擔心民眾流更多的血。如果這一次起義成功,民眾可能會選擇只要求自己的利,不可能去管都城百裏之外的事。至少多數人會這樣的。可是,不發動百裏之外的民眾,讓他們也能得利,都城這些民眾得到的利,終究會被貴族奪走,最終還是會失敗……如果沒有我們插手的。國君能叛國,難道貴族們就不會引魏齊之兵屠戮本國民眾嗎?”

徐弱拍手道:“是這樣的道理,所以我們現在就該出面才是,引導民眾講清楚道理。難道您非要等到民眾知道自己錯了、後悔的時候,我們才插手嗎?”

孟勝點點頭道:“適說,原本這世上沒有後悔藥。但費國距離泗上墨家太近了,所以可以有後悔藥。”

“費國太小,天下太大。你也看過泗上彭城演出的戲劇,總要做個排演然後才能正式演出。費國……就當做天下大戲的預演吧,讓民眾知道再遇到這樣的事時,應該相信誰、應該怎麽做、應該提防誰、應該處死誰……亂世即是舞台,天下民眾才是優伶。”

徐弱長嘆道:“那我們就只能旁觀?看著民眾選擇了一條近視的路再後悔?”

孟勝擺擺手道:“是費國的民眾選擇了一條近視的路,天下的民眾將來便不會後悔。路……還長著呢。我們現在要做的,不是旁觀,而是提出一些合理的建言。譬如城中的治安、城中的糧價、土地的分配、稅率的制定……至於說國都的民眾會不會丟棄最好的盟友……那些貴族封地之上的農夫……那是費國國都的民眾所決定的。”

“泗上之於費國,很強,所以可以慢慢來。泗上之於天下,不強,所以要未雨綢繆。綢繆的不是費國,而是天下的民眾在面臨這樣選擇的時候,知道該怎麽辦。”

徐弱沉思片刻,終於點頭道:“如此,您說服了我。希望這一次並不是錯的判斷。”

孟勝頷首示意,心中也明白墨家內部的制度之下,一旦這件事判斷失誤,導致費國的局面不利,總要有人出來背“黑鍋”,承擔責任。

七悟害和巨子是集體決議,代表的是墨家的意志,所以墨家不能夠犯錯誤,犯錯誤的只能是個人。

泗上的局面,是適主導的,說服了眾人也得到了眾人的支持。一旦出了問題,適可能就會徹底遠離巨子之位,至今為止適的判斷基本上都是正確的,墨家眾人對他有一種僅次於墨子生前的信任,而這種信任總需要一直保持下去。

孟勝得到的消息,遠比徐弱要多,知道適這是在刀尖上跳舞,在為墨家爭取更大局面的同時,又在拖延與天下為敵的時間。這種平衡一旦掌握不好,可能就是兩者盡失。

他作為墨家的高層,期待適的判斷是正確的,所以他可以微笑地給徐弱講述道理,可心中卻也惴惴。

說到底,費國的事不是費國的事,而是中原諸國的事。

最終,費國的起義變為一場天下的預演和經驗,墨家又能完全控制泗上諸國;還是費國的起義最終成為一場悲劇,魏齊等國沒有按照適提前布置好的局面全力幹涉提早將墨家拖入亂世泥潭?

這是未知的,只能用說知推理之術來判斷,險之又險。

墨子逝世之前,對於墨家的期待歸於兩處,一處是天志,另一處就是墨家的規矩制度。

不管是出於適一直以來判斷正確的信任、還是在同義會之前適挨個進行了說服,程序上規矩上一點問題都沒有,那麽就算有人反對,一旦定下來了,就必須按照這個辦法走下去,哪怕是失敗作為代價。

一時的勝利和失敗,相較於墨子認為可以借此存於萬世的規矩制度和程序而言,不值一提。

……

但凡規矩,都是人定的,所以必要的時候總可以更改。

費國的亂局,從季孫巒站出來說了那番支持民眾的話之後,其實就已經演變為了變革規矩的亂局。

都城的勝利是必然的,這是氏族時代和國人議政、國野之別、國人服役等制度留下的殘余。

和分散的村社不同,都城之內的民眾可以有效地組織起來,在春秋亂世之中為了家族存亡,國君不得不允許民眾的自組織,以維持自身的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