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章 目的(第2/2頁)

三人大笑,早在不曾叛墨的時候,他們便常品評天下英豪君侯,哪裏會對君王有什麽尊重之心?

笑過之後,持信那人道:“既然不能走西河,那就要趁著這一次與墨家商談之後的事,將他沿別路帶走。勸他離開這已經無需考慮,他是必然要離開的,這件事的難處,就在於如何安全歸秦。”

“依我看,就要趁著這次因為南鄭事和墨家相談冶鐵術事,經趙地過齊、從齊至泗上,再從泗上入楚,經南陽入秦。”

“這件事還需要我們仔細謀劃。這一次趁著索盧參回來,還需要將那些不曾加入墨家的死士帶回去,義渠以西的土地風俗,這都是需要知曉的。中原將亂,西河地暫時不急,以洛渭為渠向西方是正途。”

兩人也都同意這個想法,對於吳起離開魏國這件事,三人都覺得這是必然,難點只在怎麽將吳起安全帶走。

吳起的才能如今天下皆知,西河固守武卒強盛,秦人不能越洛水;大梁一戰楚國四封君一右尹或死或俘,這樣的人物魏擊不可能輕易放走。寧可不用,也不會放到別國。

而他們這一次前往邯鄲真正的目的,也正是趁著索盧參回來這件事,和墨家接觸,談一些事情。

自公子連回秦之後,初步變革,為了增強威望,向西擴展,連戰連捷,地位已經穩固。

此時便盯上了蜀國南鄭,之前秦蜀就因為南鄭爆發過多次戰爭,互有勝負。

南鄭漢中地,也是一片沃土。

只是蜀國因為地勢險峻石牛道尚未修建、秦國出兵漢中也因為褒谷秦嶺而很難出動大軍,是以多次易手。

可去年蜀地傳來消息,蜀王授予造篾啟歲為南鄭守,墨家開始在南鄭活動。

本身運輸有秦嶺相隔就難,墨家執政變革的能力這些叛墨也知曉,守城之術更不用說,所以南鄭這邊看來短時間不能謀取。

在和秦君商議討論過之後,達成了一項想法:用南鄭附近的一些秦人占據的小邑,換取墨家的冶鐵術、一些技術人才。

南鄭在墨家手中,要是都靠開發土地、積累民眾組織兵力,秦嶺之南的幾個邑完全不可能守住,那是想都不要想的,還不如早點做交易。

褒谷棧道已經存在,正是後世漢高祖燒的那條,秦嶺相隔,漢中想要攻入關中也難,所以秦君認為只要守住棧道,以阻礙墨家的滲透,將那邊的小邑交換更為有利的東西。

勝綽等人歸秦之後,二十年前謀劃的事已經完成了第一步,下一步就要勤修政治完成變革,等待時機。

向西可以掠取馬匹、人口,鐵器的出現也讓黃河地有了農耕發展的可能。

向東的話,可以不急,依靠渭水洛水防線,頂住魏國的攻擊,等待中原有變。

至於中原是否有變……在勝綽看來,這也是必然之事。他可不相信那個當初把他趕出墨家的適,會這麽安安靜靜,現在天下基本都知道禽滑厘之後的巨子十有八九就是適了,之後的事,洛水之東有的亂!

鐵器的作用,勝綽知道到底有多麽巨大,也正可以配合他在秦國進行的改革。

斷絕與外地的聯系,官營鐵器壟斷,打破舊貴族的封地時代,集中王權,編戶齊民,獎勵耕戰,以此成大事。

以南鄭以北、秦嶺以南的一些城邑人口,換取鐵器,怎麽看都是合適的。有秦嶺褒谷相隔,秦國也有不少善於守城的叛墨,墨家將來就算是想要對秦國有什麽想法,棧道一燒,總不可能飛過去。

而鐵器,對於現在的秦國、對於現在想要加強王權進行變革的秦君、對於想要做一番事業的勝綽等叛墨,絕對值得用人口來交換。

再加上索盧參從極西之地返回,這讓勝綽看到了另一條積累財富的辦法:通過回來的那些秦人,知曉西邊的風土人情,地理山川,壟斷向西的商業,積累財富。

這一系列的事,都是這些人來到邯鄲的目的,而又因為趙國公子之間的矛盾被勝綽抓住,也希望利用這次機會修好和趙國的關系,利用外交手段徹底讓三晉同盟瓦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