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各自都認為必勝(第2/3頁)

女人孩子多在後面,唯獨庶君子拿著一些測量用的工具,在那兩門炮的旁邊。

手中一本函數表,一個量角度的尺,一套簡易測量距離的銅尺工具,還有一個可以計算數字的頭腦。

幾個炮手看到這一套工具,原本想要讓她退到後面的話,自然就憋在了肚子裏沒有說出。

庶俘羋在陣前,端著一支火槍,正和索盧參交流著。

索盧參說了一下他見識到的遊牧戰術,西方多流行標槍騎兵,草原上多是一些騎射手,但是對於有投射兵器的步兵唯一可能獲勝的戰術都是相似的。

無非就是靠近之後投射,引誘步兵追擊,從而拉開步兵的陣線,創造兩翼包抄合圍的機會。

一旦步兵出現了松動、有步兵承受不住投射而追擊出去,或者是過於輕敵而追擊,都會讓步兵陷入危機。

但是,如果步兵有火槍,投射火力足夠且射程遠勝騎弓;如果步兵方陣有炮而遊牧部落無炮,無法轟擊結陣的步兵,那麽這些遊牧部落就算絞盡腦汁也不可能突破步兵的防守。

野戰需要有騎兵配合,但是固守的話,騎兵也就沒有必要,守山沒有兩翼被包的危險,而且山坡也讓胡人無法展開太多的兵力。

大致估算了一下空間,胡人一次性能夠展開的數量,最多也就是千人。

就算胡人有萬余人,在戰場正面,實際上雙方展開的數量差不多。

除了胡人的那幾個射雕手,其余胡人的弓箭射程根本超不過火槍:拋射的話,石頭和骨頭的箭頭又是仰射,基本沒有什麽殺傷力。

庶俘羋聽索盧參講了遙遠西方的一些戰爭故事,聽了索盧參自己的一些總結,回憶了自己在學堂學的那些東西,笑著問道:“如您這樣說,胡人根本不能夠攻破我們的防守?”

索盧參笑道:“是啊,沒有機會。而且就算野戰,他們也毫無機會。他們的騎弓,能射的過長矛陣間隔的火槍手嗎?能敵得過那些炮嗎?”

“射都射不過,又憑什麽引誘步兵脫離本陣追擊從而亂了陣型呢?況且咱們還不是野戰,他們毫無機會的。”

庶俘羋又問:“那……那他們若是將來有一日也學會了用炮用火槍呢?”

索盧參更笑道:“他們連馬鐙如今都配不齊,憑什麽用炮和火槍?再說了,火槍要用墨家的軍制,胡人沒有耕地,能用咱們的軍制嗎?他們不耕種,就永遠沒有這樣的機會。”

“耕種的話,都用火槍和炮……那就比誰的人多唄。比人多,你覺得他們比得過中原嗎?再說一旦耕種,就有必守之城,必守之地,論及攻城,天下誰能守住咱們墨家的攻城?”

“我們通曉天志,技術能夠不斷提升。胡人把骨箭換為銅箭鏃的時候,說不定我們都有那種適所說的可以靠火石打火的火槍了。”

“胡人,沒有機會的。從此之後,胡人再無南下牧馬的機會了。”

……

山丘數裏之外,幾個胡人的勇士搶到了一副扔在地上的全套鞍鐙,興奮不已。

一套完整的鞍鐙,在部落中既是一筆寶貴的財富,也是地位身份的象征。

前幾日部落的這些人吃了一頓用鐵鍋煮熟的羊肉,鮮美的味道遠勝於烤熟。飯後按照高柳那裏傳來的辦法,喝了茶葉和奶。

遊牧民很少吃肉,除非是貴族頭領之類的人物,大部分時候都是靠奶為食,也吃一些草原上的野菜。

每天吃肉遊牧民是吃不起的,而奶中的脂肪配上茶葉的味道,確實極為適合,這幾年已經成為草原貴族頭領的奢侈品。

交換的那些鐵鍋,讓這些人終於知道了中原的富庶,也知道了有多少可以搶奪的東西,偶爾享受了一次之後的貪婪之心,讓他們對於部落首領返回來截殺這些人再行勒索的命令大為支持。

追趕過來後,更是覺得那個因為懼怕而退出的部落,當真是膽小無比:那些南人逃竄的時候,扔掉了許多的鐵鍋、馬鞍、馬鐙、衣衫,甚至還有幾口鐵劍。

這些部落心想,那個膽小的部落真是膽小,這樣的人有什麽可怕的呢?他們扔掉了武器逃竄,守在山丘上,只怕部落的勇士一攻就能將他們全都抓獲,再換取更多的鐵鍋茶葉布匹甚至鐵劍。

幾名部落的勇士或是射雕手,安上撿來的那幾套鞍鐙,在眾人面前轉了一圈,引來陣陣歡呼,更堅定了這些人攻下那個山丘的信心。

號角吹響,數千人亂哄哄地朝著數裏之外的山丘奔馳,勇猛善戰的射手持弓,腰間挎著一柄石斧,準備沖上去搶一口鐵劍。

射雕手抖擻精神,摸出一支雕羽的長箭,前面綴著尖銳的黑石箭頭,只盼能夠奪取一些銅鏃。

穿著獸皮的部落成員,盼著沖上去,能夠扒取一件棉布的衣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