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六七章 庶卒君子金鼓交(八)(第2/3頁)

夜裏庶輕王等人沒有進入民居,哪怕城中鄉老請命讓義師入家中住宿,也沒有同意。

第二日府庫內的財貨都已經清點完畢,庶輕王看到適帶著不少倪地的鄉老和百姓來到府庫,講了一下府庫的賬目,讓眾人按了手印示意義師沒有劫掠,眾人都稱善政。

到下午的時候,有連隊前來換防,交接之後,六指派人讓庶輕王去一趟。

到了之後,還有幾個連隊的主官在那,坐下後六指便道:“剛才開了個會,已經決定了。”

“我們買走一批府庫的糧食,既然這是公庫,也都是百姓繳納的賦稅,所以這些錢就發給百姓。”

“另外,倪君不行仁義之政,城內多有弱貧無依者卻不能得到救助,所以我們要幫著倪君行一下善政。要分發一批糧食給那些貧弱無依者。”

“此外,鑒於越國可能用倪國的糧食,發動不義之戰,所以決定了,要把府庫剩余的糧食,按照各家戶分發下去。”

“此外,每個連隊不是都要攜帶二百斤鹽嗎?既然咱們買糧食用的是咱們的紙幣,總得讓倪地百姓認為這紙幣確實可以買東西,所以咱們旅要拿出一千斤鹽,還有你們攜帶的鐵器,集中起來組織一次售賣,讓倪地百姓認可咱們的貨幣。”

庶輕王撓撓頭道:“這樣一來,咱們的錢不又是回到了咱們手裏?這不是和直接拿鹽和鐵換糧食一樣嗎?”

六指笑道:“哪能一樣呢?咱們這次走了,下次再來的時候,百姓們可就認咱們的錢啦。至於就糧於敵這樣的事,咱們要搞清楚敵人是誰。是越王,可不是這些小國。”

“再說了,先轉這麽一圈,走的時候再花錢買一些糧食嘛。以後都要這樣做。咱們帶了不少錢,可都不是銅錢,不這樣做可買不到東西的。”

“要看的長遠些。”

“除了這件事,你們這幾個火槍連隊,明日要幫著分發糧食,留下一部分人手看管軍械。”

各個連隊的任務分配下去後,有過了一日,義師先是宣讀了一系列的政策,然後將從府庫購買糧食的錢,分給城內各家。

一共也沒買多少,以各個連隊攜帶的極限和這幾日的吃用為主,墨家也不缺這點糧食。

庶輕王帶著人以“行仁義之政”的名義,又將一部分糧食分發給城內貧苦無依者,這是帶著倪子世子出面做的事,意思是墨家替天帝管教一下倪君。

最後又為了防止越國動用倪國府庫的糧食,除了留下必要的宮室的稅糧之外,剩余的公田糧全部分發給了城內百姓。

庶輕王看到很多百姓拿到墨家發的錢之後,有些不信任,嘗試著在義師組織起來的市場上買了鹽,或是幾家合力買了鐵器後,終於認可了墨家的貨幣,大為高興。

宣義部又趁機宣揚了一番將來的美好願景,又說這錢可以買到任何東西,眾人從一開始的將信將疑,到晚上的時候已經是各戶傳頌。

本來發糧給民眾這件事,就是在坑越國。真要打滕國,倪國這樣的附庸國肯定是要出兵出糧的,這樣一手直接廢掉了越國靠附庸國提供一部分糧食的可能。

越國倒是可以強制再從民眾手裏征收,但是動用府庫的是一回事,從民眾手中再搶回來那就是另一回事了,雖然是同一撥糧食。

義師又在倪城駐紮了幾日,讓倪人弄了幾輛車去追趕倪子,告訴他都城被攻陷的事,順便通知一下費、鄒等參與會盟的小國。

折騰了幾日後,庶輕王驚奇地發現,義師攜帶的紙幣竟然可以在倪城買到東西了。

當然,這裏不比沛縣商品豐富,也基本買不到油和肉魚,但是各家發下去的糧食,那可真是可以直接用紙幣買到。

一則前幾天看似無用的折騰,讓百姓認可了義師,也認可的墨家的奇怪貨幣,畢竟可以真的買到鐵器和鹽,本身第一批買的糧食也不多,發的那點錢加在一起也不過能買千斤鹽,那不過是幾個連隊背著的量,第一批貨幣完全沒有超發,認可度極高。

二則真的有一部分確信,墨家必將取得最後的勝利,所以真心實意想要過那種聽起來極為美好的日子,自然願意把得到的糧食再賣出去一些。

三則一些貴族和墨家也有一些交易往來,知道沛縣的很多東西都是暴利,以往想買可確實沒法買。沛縣的糧價太低,從這裏運過去要賠死,墨家又只收銅金,連珠玉都不認,不過倒是認那些紙幣,正可以拿自己的糧食換錢將來牟利,只可惜墨家買的太少。

庶輕王琢磨了一下,心說果然上面的人還是有手段……墨家不缺糧食,缺的是在外行軍的糧食,這樣一折騰,既能弄到糧食,又讓越軍前來的時候不能輕易得到各國的糧食支持,同時又讓民眾百姓認可,還能宣揚墨家的仁義,將來一旦和越國決戰獲勝,墨家的錢直接就能走出藤國進入倪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