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六二章 庶卒君子金鼓交(三)(第2/2頁)

果然,庶輕王很快就聽到適說到了這個問題。

“這一戰,只能勝不能敗。一旦敗了,天下諸侯都會覬覦此地,他們的規矩和我們不同,他們也不會允許此地是這樣的規矩。再說,讓你們把稅賦繳納給那些王公貴族做他們的祿,你們也不會願意。這就是矛盾,不能調和的矛盾。”

“為什麽要打,你們都已經知道了。我也就先不多說了。打好了,打贏了,之後十年甚至二十年,越國那邊再無覬覦之心。”

“現在這一旅之師只有百十人,可將來還要補充進來一部分現役的士卒,還有一些之前退役的老卒。”

“火槍不會用,自有會用的教;新卒不能夠保持陣型,大家都是從那時過來的;糧食衣衫軍械兵器,這也不用你們費心……還有什麽問題,就趁著現在說出來。”

“如今已是九月,依我看,明年夏天之前,這一仗就一定會打,也就是最多還剩下十個月的時間。”

“不管怎麽樣,十個月之後,第七旅必須要達成各項考核的標準。考核的標準之後會發下去,這是首要任務。”

“以墨者的身份而言,這是為了利天下。以百姓的身份,這是為了這樣的好日子可以延續。有什麽想法,現在就說。”

庶輕王想了想自己被指派的任務是做連隊的墨家代表,心頭便有些緊張。

這不是新鮮事兒,作為老義師的成員,他熟悉墨家的那一套軍制,怎麽說自己也曾做過司馬長,自己做司馬長的時候連隊也有墨家的代表。

他擔心的,是自己做不好……

因為在他看來,墨家的連隊代表,絕非尋常人可以做的。

要能打、要能服眾、要各項訓練都做的極好,這只是最基本的東西。

要組織連隊的人學習識字,要在訓練結束後組織一些學習,打仗的時候要沖鋒在前,撤退的時候也留下殿後,這也是最基本的東西。

這些,他自忖自己還能做到,識字什麽的自己認得不多,但是也比那些新兵多,而且旅裏面還會派下來一些專門的人負責教習。

不只是識字,還有稼穡事、作坊、手工等等一系列的東西,隔三岔五的就要組織學習。

庶輕王就是靠自己學到的那些,才在村社做出了好大事,開辦了撈紙的作坊,這一點他向來認同。

宣義部之前就一直說,打仗是為了將來不打仗,服役是為了兒孫少服役,終究還是為了“利天下”,“利民生”,所以在軍中要學很多東西。

若說能打、能服眾、能不怕死,庶輕王覺得自己都能做到。

可是,還有更多的東西,只怕他就很難做到了。

因為,以前他在義師時候的那些連隊代表,都是些多年的老墨者,甚至還有跟隨巨子遊歷天下的人物。

他們還要和連隊的人講道理。

講為何而戰,講墨家的道義,講何謂樂土,講何謂皆天之臣人人平等,講尚賢非攻……

而且還要講,為什麽人人可以平等?為什麽要尚賢?為什麽要非攻?為什麽要同義……

以及不斷地發展很多士卒加入墨家,成為墨者。

這些東西,庶輕王覺得對自己而言太難了,若只是不懼死亡沖鋒在前撤退在後,他覺得自己做起來並無問題,無非是個死。

可是,墨家根本不在意生死,卻很在意那些“道理”,他覺得讓自己做好這些,實在太難。

不懂道理,是做不好一個代表的,尤其是軍中的代表,這一點他很清楚。

各級的代表,有最後的權限發動士卒,反對軍官的“違背利天下大義”的命令。

如果不能透徹了解怎麽算是“利天下的大義”,那麽那道最重要的權限也就無從談起,更不要說做好。

用他在軍中學的九數,略微算了一下,他也知道現在的情況實在是無可奈何。

每個連隊至少要有五名墨者,這是最低的,現在擴軍到了十六個旅,最少也需要八百名墨者。

幾年前墨者的數量不過四五百人,這一點庶輕王是知道的。除卻軍中,還有政府、作坊、礦冶、財貨、宣義等等部門,也都許多墨者。即便是軍中,墨家掌控的那三千多人中,墨者的數量比例更高。

僅以連一級的墨者代表和以上來算,這就需要二三百人,那些跟隨巨子多年的老墨者不可能全都在軍中服役,庶輕王知道,自己這也算是趕鴨子上架了。

可就像是適剛剛說的那樣,是否遵守墨家的命令是一回事,做的過程中有很多困難要去克服那又是另一回事。

於是,他起身問道:“我不知道,怎麽才能做好這個連隊的墨者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