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二六章 借力復國豈如前(五)(第2/2頁)

言語有時候真的沒有武器有用,甚至連說服別人,武器往外一擺展示一下威力,足以勝過千言萬語。

剛回到沛縣不過數日,從鄭國那邊就傳來了消息,中原的局勢真的按照適所“推測”的那樣發展下去了,天下的局勢也越來越有利於墨家近期在泗水搞事情了。

去年年末,魏斯出面,調和了鄭韓兩家的矛盾,鄭國從韓國陽翟退兵,雙方簽訂了停戰協定。

魏國派出使者慶賀韓趙兩國的新君,同時希望能夠一同商定三晉同盟的事,趙國對此興趣不高。

秦國國君新換,魏人也派人前往吊唁和慶賀,吳起在西河不再主動進攻秦國,雙方暫時看起來也贏得了短暫的和平。

只是秦國內部的老舊貴族和外姓貴族之間的矛盾越來越大,新君年幼,根本不能夠掌控國政,秦國內亂一觸即發。

到今年五月,魏侯派人前往沛縣,商定了一大批武器和火藥的購買事項,並且再三重申:魏國一直抱有天下弭兵的想法,但是楚王得位不正,驅逐楚王是天下大義,希望墨家清楚期待天下弭兵利於天下並無沖突。

幾乎是同時,鄭國執政駟子陽也派人前往沛縣,言辭懇切,希望墨家出面作為使者,溝通和楚國的關系,鄭國可以歸還榆關,請求楚國就此罷兵。

同時又為將來考慮,以一部分銅預定了一批防禦性的火器,希望墨家能夠出面幫助修繕一下鄭都的城墻,以及駟子陽封地的重要城市的城墻,以期能夠守住楚國的反擊。

六月,楚王借助牛闌邑一戰晉鄭聯軍入王子定不果一事,得到了楚國一部分騎墻派封君的支持,同時派人告訴墨家:鄭國不義,自己並不是不想遵守弭兵天下的盟約,只是不能楚國挨打而不還手,而且當初墨家承諾會讓三晉也加入弭兵會盟,現在三晉遲遲不願加入,楚國表示如果三晉不加入弭兵會,楚國也將退出。

隨後,南梁君帥五萬楚師北上,問罪於鄭。

七月從榆關南部進入鄭國,渡過下汜水。

駟子陽征召了鄭都的四萬鄭軍,由子馬、子池、子封等八穆貴族率領,迎戰楚人。

駟子陽親自手書一封,約南梁君以堂堂正正之陣決戰,南梁君接受,帥軍接近鄭人。

然而還未列陣,鄭國太宰欣等人的黨羽在鄭軍內鼓噪煽動。

太宰欣與駟子陽是政敵,這一次鄭國的局面,完全由駟子陽引起,鄭人本身對於與楚國開戰一事就極為不滿。

原本駟子陽的計劃是利用晉楚矛盾和王子定這張牌,在兩側都打開局面,解決到韓國的威脅,同時在東部楚國那裏擴充土地。

然而陽翟一戰韓侯離奇死亡,這局面頓時難看。

趙侯韓侯一死,韓國宣布休兵三年,暫時退出對楚戰爭,繼續觀望,楚國所有的怒火都要發泄在鄭國身上。魏國暫時只能采取守勢,鄭國的局面愈發難看。

而駟子陽執政嚴苛,刑罰過重,也讓鄭人苦不堪言。

連年征戰,一直與楚交好來抵抗韓國,忽然對楚宣戰,如今又要遭受楚國報復,國人的情緒極度不滿。

如果駟子陽之前的計劃能夠成功,駟子陽家族在鄭國的地位就無可撼動了。

然而局面有變,政敵們頓時團結一致,準備趁此機會徹底搞死駟子陽,包括如今的鄭公。

於是在鄭公、太宰欣、與駟子陽有爭執的其余八穆的合力之下,鄭軍與出國還未列陣,就開始嘩變叛逃。

太宰欣秘使人知會楚人,只要搞死了駟子陽,願意割讓城邑給楚國,同時會驅逐王子定。鄭楚可以簽訂盟約,鄭國不再親近三晉。

四萬鄭軍在“拒絕對楚作戰”的煽動下,以及一部分太宰欣和鄭公黨羽的帶領下,以及鄭國帶兵將軍的默許下,直接逃到鄶城。

鄶城乃是古鄶國,原本在商代就已經存在的封國,是祝融之後,後來被鄭國所滅。

鄶城距離鄭國都城不過五十裏,四萬鄭軍一戰不戰,逃入鄶城後,楚南梁君圍住鄶城,威脅鄭都,鄭人不敢交戰。

鄭國內亂已有跡象,王子定見勢不妙,帶領家臣躲開駟子陽的眼線,從鄭國逃亡,奔往魏國。

魏國接納王子定,對外宣稱承認王子定才是楚國合法繼承人。

雖然至此,鄶城還未被楚人攻破,只是圍城,但是鄭國退出戰爭已不可避免。

魏國接納了王子定,也就意味著魏國將會以全部精力,謀求一戰解決楚國的問題。

楚國經此一勝,那些騎墻派的封君更加堅定地暫時站在了楚王這邊,楚國似乎還有與魏國一戰的實力。

韓國暫時休戰,魏國看似勢弱,楚國更不可能在這個時候弭兵,圍繞鄭、大梁等中原膏腴之地的長久大戰已經不可避免。

晉楚都不可能在數年之內管泗水河畔的事,屬於墨家擴張的機會終於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