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零三章 徙木立信市恩民(一)

雖則明面上墨家的那些道義墨家自己還是要遵守的,但實則內部有很大的操作空間。

昔年楚國伐隨,便有一番言辭。

“我蠻夷也。今諸侯皆為叛相侵,或相殺。我有敝甲,欲以觀中國之政。”

說到底,最後還是靠謙虛的“弊甲”作為底氣。墨家如今不敢說可以觀中國之政,但是摻和各國紛爭的能力還是有的。

如果只是提供守城器械,墨家本身不會遭受到三晉那邊的指責,也不會有人趁機攻訐墨家的非攻之類的想法言行不一。

胡非子帶來的指示,關鍵就在於如何在不超脫墨家本身道義的情況下,在魯陽魯關一戰中再次讓諸侯側目,名動天下。

至少要做到讓墨家可以說“我有弊甲,欲以止諸侯之戰”。

這一點適在墨家的一貫表現來看,的確是最合適的人:所謂言行合一,做什麽事總能講出符合墨家道義的道理,可以說服別人。

再者,當年墨子遊魯陽的時候,不少墨子的嫡傳弟子和魯陽公熟識。選定的七悟害之中,都和魯陽公有些交情,這種事最好也就是適和孟勝這兩個候補七悟害且和魯陽公過去沒有交情的人出面。

現在既已會面,適便與來到這裏的墨者一同前往魯陽。應城距離魯陽不過數日行程,一路上多做探討。

及至魯陽,焦急不安的魯陽公親自迎接。

適雖年輕,魯陽公卻也不敢輕視,這幾年聲名鵲起,如今正是需要助力之時。

先是和適等人追憶了一下當年墨子遊魯陽的事,又問了問公造冶等人的近況。

魯陽公知道這一次墨家會提供一部分武器,上次商丘之戰他也只是聽說,不曾親見火藥。

但凡聽說,總有誇大其詞的地方,雖不至有糜爛數十裏這樣的說法,但是當夜的情況在楚國貴族中還是引起了不小的震動。

看著墨家眾人運送來了馬車上的兵器,魯陽公希望先看看,適卻沒有同意,而是先問道:“昔日長勺,曹劌問於魯侯何以戰?今日晉鄭出兵在即,我也想問問您,何以戰?”

魯陽公聞言,嘆息一聲道:“若以民心而論,民眾戰意不足。”

適直接道:“不和於國,不可以出軍。墨家守城,需要民眾想要防守,巨子曾說想要守住一城,要麽是民眾樂於防守回報恩情,要麽就是祖墳皆在城外而敵軍焚燒挖掘祖墳。”

“晉師鄭師如果不挖掘祖墳惹起眾怒,您自己又認為民眾戰意不足,我只怕這場仗不好打。縱然墨家提供了守城器械,但也需要人來使用,您以為怎麽樣才能夠讓民心依附呢?”

魯陽公搖搖頭,適又將現在的情勢分析了一下。

如果這一仗打不贏,最壞的情況是晉鄭聯軍攻破長城防線,王子定入楚。這樣一來,作為堅定站在楚王熊疑這邊的魯陽公必然要受牽連,收回封地也是有可能的。

就算不至於入楚,但是魯陽的地理位置很重要,占據魯陽就可以隨時對長城防線發動攻擊,所以也可能晉人就占據魯陽,後果還是一樣。

所以適告訴魯陽公,這一仗只能勝而不能敗,不論大敗還是小敗,最後魯陽公整個家族都要受到牽連。

魯陽公也明白這裏是自己的根基所在,適的分析頭頭是道,由不得他不信。

對付魏韓鄭聯軍,魯陽公也不是那麽自信,他雖有勇力,可是一個人再勇猛也不能決定一場戰役的勝負。

於是他說道:“所以這一次還請墨家相助,幫助守城。當年你們巨子遊說我不準我攻擊鄭國,說皆天之臣,我無權幹涉別人的內政。現如今……”

適點頭道:“是這樣的,若非如此,墨家也不會派遣我來到這裏。只是,最終還是要與晉師決戰的,民意沒有戰心,又怎麽能夠戰鬥呢?”

魯陽公見適還在糾結這個問題,雖然知道有道理,卻也只能說道:“墨家的道理,我聽你們巨子講過。仁愛清明,政治利民,只是這種事需要長久的時間,不是一時間可以做到的。”

“如今就算寡人知道錯了,又怎麽可以扭轉呢?”

他這麽說倒是沒錯,當年楚國國力蒸蒸日上,對外一直是攻勢,各國不敢輕動。

魯陽作為長城防線的前出,除非晉楚要打滅國決戰才有可能涉及到這裏,否則一般的爭霸都會發生在宋鄭之間。

這種情況下,魯陽公也就根本沒有政治變革的動力,墨子當年說了許多,魯陽公即便覺得有道理,可也不能做,也沒有動力做,最多是沒有對外攻打弱小混亂的鄭國。

現如今大戰在即,看到適還在說什麽“不和於國不可以成軍”之類的話,心中不免慍怒,覺得這時候已經做不到“和於國”了,那再談就沒什麽意義了。

適見魯陽公略微有些不耐煩,也不急躁,而是說道:“我有一策,倒是可以撐過去現在,讓民眾願意作戰。只是只能維持一段時間,算是頭疼醫頭腳疼醫腳的辦法。至於後續,那就另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