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九六章 墾田播苗禾雜莠(四)(第2/3頁)

會不會有人為了做這吏而加入?會不會有人並不想著利天下而只是為了謀口飯食?

對這樣的疑惑,墨子給出了反對意見,他只問高孫子:便是如今的這三五百人,誰人生來就有利天下之心的?還不是跟隨自己學習之後,才堅定的想法?

再者,如今宣義部已經成立,卓有成效,而且規矩日趨完善。

可以說墨家如今算是良莠不齊,但也可以說這些每一個加入的人,都如南山的鐵礦,粉碎之後熔鑄成鐵,堅韌若石。

墨家便可做南山的高爐,學堂便可為爐下的鐵模。真要是有混入其中的,便會如鐵渣一般,慢慢會被其余人排擠出去,堆砌在外。

既是這樣說了,高孫子的反對又只有兩人支持,這件事定下來也就不必再討論。

只是高孫子與摹成子兩人所掌管的監察墨者的那部分人,沒有新人,都是從最為值得信賴的墨者中挑選出來的,也能算作是墨家內部對於人員良莠不齊的一種擔憂。

今日二十五人齊聚,正是又一場秘會,討論的便是滲入楚國之事。

適已經拿出了足夠詳細的規劃,之前的秘會中已經同意。

如今郢都傳來消息,楚王建議墨者快些派人前往郢都商討一系列事宜。

北邊也傳來了消息,魏韓鄭三國合力入王子定的事,已無可更改,魏國那邊由公子擊為帥,正在征召動員。

西河楚人的盟友秦國再一次失敗在吳起手下,庶長戰死,國內動蕩。

北邊的事,算是無意中有一次彰顯了墨家的名氣,只是這名氣的顯耀有些出乎墨家眾人意料。

秦軍庶長戰死,倉皇敗退,吳起帥軍渡過洛水追殺,想要趁著秦人敗退無心防禦之際在洛水西岸建立落腳點,這樣一來秦國就算是徹底無險可守,渭河平原關中一帶將會盡數在西河武卒的威脅之下。

然而卻有一人在秦君敗退之際,率二十余人與一封秦公子連的密信前往洛陰城,組織防禦,正是曾在齊國與吳起交手過的叛墨勝綽。

吳起兵精,長於野戰,他自信如今以遠勝魯軍的武卒之強,對面的勝綽可能連一場平局都拿不到。

然而面對勝綽帶人組織防禦的洛陰,吳起強攻數日不能下,這一次本來就是想要趁著秦人敗退的機會打一場突襲,如今受阻,再調動西河全部兵力的話那就是一場魏秦決戰,魏國現如今正在幹涉楚國,根本不可能。

受阻數日後,便退兵渡過洛水返回西河,勝綽之名在秦地彰顯,叛墨名聲亦是眾人耳聞。

公子連雖然寄居於魏國,但是魏斯卻不能殺公子連,怎麽說他剛剛封侯,多少也要給周天子和周禮一個面子。

再者當年先祖跟隨晉文公逃亡十九年,若非秦人之力,重耳也沒機會回國,魏夥雖然因為殺僖負羈而不受重用,但到底還是因為跟隨逃亡才導致魏氏才有後來崛起的機會。

秦公子多亡魏,公子連祖父父輩都是逃亡魏地的,即便明知道勝綽是公子連的門客,魏斯也不好動手,只是表達了自己的憤怒。

而這樣一來,秦國那邊他名聲既高,他的叔父也不好派人刺殺,反倒是落得一個更為安全的局面。

魏斯對此頗為不滿,公子連也按照勝綽走前的謀劃,面見魏斯解釋道:“洛水是秦國最後的防線。如魏有西河之險,若秦人破臨晉關、函谷關、崤關,那麽魏人難道不會拼死反撲嗎?”

“如今攻破了洛水,秦人怨恨恐慌,必然集全國之兵而反擊,吳起縱有才能,也未必不敗。此其一也。”

“其二,吳起已守西河,若得渭水關中,君上您準備將這些城邑封賞給誰呢?秦人怨恨,渭水新得,非知兵制政之人不能守。您的弟弟都沒有得封中山君,難道您準備讓吳起做渭守嗎?就算您封賞了,昔年勾踐事,兔死狗烹,難道吳起就不會驚慌嗎?”

“其三,若不封賞,天下士人都想,吳起大功亦不能封君,那麽遊學魏國的士人難道還會來您的宮廷嗎?”

“其四,中原富庶之地,秦地苦寒又近義渠,卻多好戰,不易管轄,越人三千尚且復國況於秦乎?以洛水為界,秦人不會太過驚慌,您又可以全力東進中原,取得中原的富庶之地,豈不遠勝秦地?再者叛墨勝綽為我的門客,只善守而不善攻,將來我若為君,只求以洛水、竹山為界,不敢招惹強大的魏。”

“所以,我不是為了秦人守衛洛陰,而是為了魏侯您守衛洛陰啊。”

這些說辭在北地的墨者竟也知曉,因為有禽滑厘和田子方、段幹木等人的關系,這些話便經那些交通天下的墨者傳回。

吳起既不西進來集中力量保持魏國南下幹涉楚國的政策,墨家名聲又因為勝綽等人守洛陰在北地聲起,這邊墨家入楚的事也就要抓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