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一八章 內外勾連百尺嘆(十三)(第3/3頁)

原本或許相識,或許不相識,但這個人前幾日守城極為膽大,又有勇氣,而這件事許多人看來……有些危險。

萬一宋公不答應?

萬一將來被報復?

萬一將來會反受其禍?

萬一種種威脅到自己性命家庭的可能?

既然有人站出來,又因為守城而聚集在一起的人此時只能注重勇氣,就像是餓了的時候會最注重廚藝一樣,眾人便紛紛喊道:“好!”

適便問了這人的名字,說道:“這件事尚且再說,過幾日我再來尋你。你們也可以繼續商量這事,算不得犯禁。追尋自己得利,又有什麽錯呢?我們墨者利天下,其實還不是為了利你們?”

“只是你們非是墨者,便不能要求你們利於其他人。可你們做些利自己的事,總是可以的吧?”

眾人也都覺得這話有理,適又和眾人說了幾句,便說自己要繼續巡城,與眾人道別便先離開。

只是他說是巡城,實則是又去了下一處民眾聚集的地方,說了類似的話,爭取到更多的人站出來。

因為守城,商丘的民眾被君王所允許組織起來。

也因為守城,商丘的民眾有了更為便捷聽宣義部宣傳的機會。

甚至,在守城之時,宋公是希望民強的,但民強總有一天會爆發出對君主的威脅,這又是在守城的時候所不能考慮的。

適想,飲鴆止渴,只怕便是如此。

這些守城在城墻之下的人,代表著他們身後的家庭,只需要他們敢於要求自己的利益,那麽墨者就可以有更多的操作空間。

城內自然還有沒有被集中起來的人,那些人可能此時聽到的,都是那些六卿貴族的傳言,適也不在意。

他不是放棄了城內,而是認為城內那些人貴族們不可能操控他們,而且城內的人分散著,並沒有力量。

城墻下這些被征召的人,聚集在一起,雖然還算是烏合之眾,但畢竟是之眾,比起那些城內分散的個體而言,力量仍舊強大。

況且,適很自信,一旦真的出事,他有能力讓城內那些被煽動的民眾很容易倒戈,站在自己這一邊。

道理簡單的不能再簡單,就是最簡單的自私自利。墨者不自私自利,但卻可以借助天下人的自私自利去做成許多事。

楚人一天還在圍城,這些因為自私自利被煽動起來的民眾,就還能保持著最基本的組織結構。

名正言順宋公允許且盼望的組織在一起,終究會讓宋公有苦難言。

待適與宣義部的人走訪完城墻下聚集在一起的、以守城防備楚人強攻為名義的城內國人民眾後,已經遴選出百余人的民眾代表。

他們暫時未必有力量,但他們卻可以讓墨者做一些名正言順的事。

種種消息匯總起來後,適相信,此時那些散播傳言的人,也必在準備。

若要動手,只在兩天之內便見分曉。

因為墨子告訴適,楚人已經裝不下去了,再這樣下去楚人的軍心士氣都會崩潰。

內外勾連之下,城內的人也必然選擇這幾天就動手。

貴族們,或許會按照以往的經驗,認為民眾們想的,就是他們所能聽到的。

只是他們卻不會知道,城墻下那些以守城名義組織在一起的民眾,所想之事已經完全不是貴族們認為民眾在想的了……

適想,此時那些散播謠言的貴族們,在忙什麽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