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七三章 墨守成規心余悸(五)

墨子讓適坐在一旁,他其實心中已經有了個思路,只是還未說出。

守城之術,適學的並不多。

但這幾年來,墨子很了解適的性子,若非是非常理解的事,他是不會說的。如今既這麽說,想必有些辦法。

在墨子看來,適有大略,所以他也相信適的辦法必然不是守城的細節,守城的細節墨者已經掌握的極為完善,無需再補充。

“你說說看。”

適低頭道:“先生,凡事總有目的,如之楚則必朝南。墨者守城,目的並不是守住商丘,而是要震懾楚人。”

“如果只是死守,撐到三晉來援,那恐怕天下人看來最終還是一場晉楚之霸。”

“當年莊王圍城,宋人自己與楚人為盟,楚人退兵,這才是正途。如果墨者能夠依靠自己的力量,與楚王達成盟約讓其退兵,才能讓墨者非攻、止不義之戰的名號傳遍天下,也讓天下人知道墨者不只是說說。”

墨子點頭,對於大略和目的性,適是眾多弟子中做的最好的,這個分得極為清楚,從不會弄不清主次。

他之前考慮的,幾乎和適想的是一樣的。

守城只是手段,而震懾天下好戰之君,才是目的。

墨子問道:“既如此說,你應該也明白為什麽要割麥了吧?”

適回道:“知道。逼楚人攻城,才能讓楚王知道墨者的守城之術。那些火藥武器,用來對付攻城蟻附是最好用的。這一次炸響,像是商丘這樣的大城,好戰之君便不敢輕易圍攻。”

墨子笑道:“正是這樣,你是能夠領悟清楚的。禽滑厘善於守城,但守城之術精通,可在大略上終究還是差了一些。但是不是那些火藥鐵球就能震懾天下好戰之君?”

適搖頭道:“弟子要說的就是這件事。”

僅就歷史來說,適的見識比墨子高一些,畢竟他知道許多之後兩千年的事,可以作為對照例子,從中汲取經驗。

而於戰國之前發生的以少勝多的戰例,對於此時的商丘守城戰來說並沒有太多可以借鑒的地方。

牧野之戰,那是商人內部有矛盾。

柏舉之戰,有伍子胥和孫武子這兩位知兵強人,訓練有素,加上楚國內部矛盾、縣公與司馬令尹之間軍令不能統一。

這兩場以少勝多的戰役,基本不能借鑒。曹劌的長勺之戰,也得先問問魯侯是否得民心,就如今商丘城內的情形,恐怕士卒也未必會對宋公傾心一戰。

適想到的,是後世張遼破孫十萬的例子。

孫十萬的兵制,和楚國有些類似,都是封君私兵較多,指揮起來若是分成左中右三軍或許還好,然而平日裏交流和統一指揮極為困難。

私兵多、貴族多、互相之間有齟齬、縣公之間各自有勢力,這正是楚人最大的問題。

戰爭,不是簡單的加減法,更不是簡單的羅列人數。

軍隊,作為此時各國組織力水平的最高代表,適覺得看看楚國內部的封君貴族就能知曉楚國的軍隊組織力會是個什麽水平。

這一次墨者要做的事極多,那麽就必須要把退楚王的功勞搶在手中,這樣才能逼迫宋公盟誓,承認沛的特殊地位,如果可能也要想辦法深入彭城。

適也知道,這次守城戰如果墨者不能單獨讓楚王退兵,到頭來重頭戲就會變成晉楚爭霸,三晉一旦涉足,墨者就很難在宋國有超然的地位。

楚人的弱點既然類似於孫十萬,那麽墨者這邊的劍士、義師等,完全可以承擔起透陣而擊的重任。

之前莊王時候楚人圍城,就出現過宋大夫華元孤身一人來到司馬子反帳中這樣的奇葩情況。

如今雖已過去很久,但從莊王之後,楚國就一直內亂外患不停。

因為夏姬導致的縣公叛逃、因為和兒媳亂倫導致的楚國內亂、伍子胥滅楚等事,可以說楚人的內部政治未必及得上莊王的時候。

適將自己的想法略微一說,墨子心中暗嘆,適的想法竟與自己不謀而合。

他倒是沒有讀過那些後世才發生的故事,但是卻從目的性考慮到這個問題,也明白如今的情況有些……可笑。

因為不是為了守住商丘,所以不原意和楚軍在城上城下靜坐幹瞪眼、看誰的糧食先吃完。

因為不是為了宋公,所以不原意死守商丘,一直等到三晉內部處理完矛盾,出兵救援。

因為是為了利天下,所以要逼著楚人攻城,墨者有足夠的信心破解楚軍的任何攻城手段,因而有恃無恐。

這一點,墨者內部能夠想的透徹的人不多,道理也不可能宣傳的這麽血淋淋。

對於細節,適說道:“先生,您記得我曾和你說過的,我在賽先生那裏學習學問的時候,曾見過的那種可以望到遠處的那種奇異的千裏鏡嗎?若是有此物,我們居高,倒是可以看清楚楚人的動向,才好下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