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八章 山海遠異終成經(第3/3頁)

墨子第一次聽適如此鄭重地回答,長嘆一聲,許久無語。

適又問道:“還有這裏的淫祀事,先生到底是不信祝融的存在呢?還是不信那些巫祝呢?如果先生只是不信巫祝,那麽先生難道和鬼神有所溝通所以才知道鬼神喜歡什麽樣的祭祀嗎?”

墨子不答,將那冊已經釘裝過的《山海經》遞給適,適不敢接。

不知道這是說自己與巨子意見不合請離開的意思?還是說這本書可以用墨者的名義傳播天下的意思。

墨子嘆了口氣,也第一次用極為鄭重的語氣說道:“沛地行義,是你說的約天下之劍的開端。我希望能夠看到一個大治的沛,也希望看到一個能懲罰不義的沛。”

適回道:“沛劍太小,無法約天下。”

“只要能約沛地官吏、大族,便能推出將來天下人可約天下。一群如你一般無所畏懼、毫無敬畏的人,是好?是壞?德行源於什麽?一群無所畏懼的人難道不會天下混亂嗎?鬼神之說難道不是有助於維護天下秩序、約束眾人道德的嗎?”

墨子自問不答,許久才道:“這書你念給他們聽吧。我只問,你所說的樂土,所有的樂土,都不需要每個人的自我德行嗎?”

適堅定地點頭,回道:“道德是影,樂土是物。樂土變、影必變。曾經的德,不會是今後的德。所以鬼神的喜好是無用的,若天下有千萬相信眾人皆天之臣平等的墨者,王公貴族們信也好、不信也好,最終都會信。因為不信的都死了。”

墨子問:“如果沒有鬼神說人人應該平等、如果沒有天帝的天志是喜好人人平等的,那人的平等又從何說起讓人相信呢?因為現在很少有人相信人是平等的啊,那又怎麽會有千萬墨者呢?”

適笑道:“先生想了一個最簡單的理由來論證,但如果先生想一個更難一些的理由就不能論證了嗎?”

“一個不需要鬼神喜好這樣的理由,而是單純的以物、辯、勞作、天下等等來論證人的平等,約法君王的重要性,君臣氓通約合契的權力來源……這不是更難讓人反駁嗎?這不是更容易叫人相信嗎?這不是更容易千載不倒嗎?”

墨子聞言微笑,問道:“你會嗎?”

“未可知。這是影,需要物變,世人才能理解。所以還是要先利天下、多做利天下之物,還要讓天下思辨、百家爭鳴,讓更多的人有機會認字、用草帛、聽講學。”

墨子又問:“世人難解,我能先於他們理解嗎?”

適考慮了一下墨子除了鬼神之外的思想,點頭道:“您是可以理解的。”

“那就等秋季的事一了,你先說給我聽。”

適領命,拿著那本《山海經》退出,只留下墨子一人在屋內,對這那兩個木球沉思。

PS:

時代局限性。這些東西很無趣,但又繞不開。墨子明白鬼神到底是什麽東西,但他又矛盾地認為鬼神之說可以幫助安穩社會、讓人有所敬畏。但終歸,只是工具。另,從諸子的論述、西漢的史書來看,這個時代的鄉村自治程度高的嚇人,完全是法律無法管轄的基層,殺人放火投毒搶劫之類的事,總能看到記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