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三章 正本清源來日長(五)(第3/3頁)

最後一聲悲吟,淹沒於汙土之墻間,再無聲息。

PS:

《莊子、雜篇、天下》,對墨子極為尊崇,也有批判。到莊子後學的時候,墨者已經淪為比苦的神秘團體,再沒有孟勝之前的精氣神。墨子學禹,是有禹的本事。後世墨者,沒有那樣的本事,便只好學最容易學的自苦。悲夫!

另,此時沒有儒家八分之說,但儒家八分中除了此時後世的孟、荀兩派,基本都已出現,剩下一個要到稷下學宮出現後融合五德天命之說,在這裏用子夏補充。按荀子八分,是沒有子夏之儒的,但墨家和子夏之儒打交道很多,互稱豬狗禽獸也是從子夏弟子那裏開始的,所以墨者熟悉的儒生中必然有子夏之儒。(正是子夏的弟子和墨子發生了沖突,導致墨子罵儒生如豬狗,反過來也是子夏弟子先罵的墨者禽獸不如)但現在,儒家勢微,楊朱與墨家才是今後三十年的主流。所以,孟子說楊墨之道不息,孔子之道不著。禽滑厘做巨子的時代,是墨者最興盛的時候,也是與楊朱等自由主義者影響力平分秋色的時候。一個要風能進雨能進國王不能進,另一個要社會契約論加天賦平等之權,兩個都在與時代作死,所以一個作的連學說都沒完整流傳下來,另一個作的後世連影子都沒了融入了《道藏》之中,還要感謝墨家三分後混稷下學宮的那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