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九章 各取所需利非金(上)(第3/3頁)

“先生,我只怕先把這耕種之法傳遍天下,王侯貴族收的賦稅可就不是十畝一石了。以如今天下,能夠秉持行義利天下之心的,除了墨者又有多少呢?與其相信他們,不如相信自己。至少,我們真的可以讓人得利,積微義而成大義。”

“況且,若那地富足,眾人也能相信新的耕種之法。先生既然認為君之權乃臣氓之通約,弟子便認為要在新耕種之法傳遍天下之前,先達成約法,定下畝之稅額,以我墨者為監督,若其違約則……罰!”

“若想言罰而能罰,便必須要有更多的人知曉天志,相信墨者的規矩。積少成多、累土成山,待到通約而成,這約法中也可以全然禁止包稅之法。”

“先生有劍,故能賞罰。墨者約天下之劍,弟子尚未得見。賞罰天下之劍如何鑄?傳天志之言為銅、集眾人之心為炭、利天下之物為錫齊,此三物我墨家均有,何不鑄賞罰之劍?”

“我於村社,有此三心之劍,故可賞罰村社;若宋國有此三心之劍,可賞罰宋國;若天下有此三心之劍,便可賞罰天下,誰敢不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