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刺柏樹陰話天下(下)(第3/4頁)

骰子擲出去,卻遲遲沒有掀開,等待結果的過程總是叫人痛苦。

只是先生既然已經這麽說了,也只能等下去,他也不敢說什麽。也不知道自己溜須拍馬的這一句,到底是拍到了馬屁股上,還是拍到了馬蹄子上。

再擡頭的時候,墨子已經離去,只余下周圍年輕人還沉浸在剛才的道理中,手舞足蹈以為得道。

……

墨子回到房中,此時早已不是當初救宋之後宋人不知以至於他只能在城門下避雨的時候了,墨者齊魯宋鄭之國最多,商丘更是弟子雲集,住下不成問題。

隨手翻出一片已經削好的竹片,上面還沒有寫字,幹幹凈凈。

旁邊還堆著一堆已經用熟牛皮穿起來的竹簡,顯然這片新的竹簡會在布滿大篆後和那些串在一起。

之前的那些竹簡中,是他書寫的墨家精義,也是他一生所想,本該揮手而就,可是這幾天卻一字未提。

想到今天在刺柏樹下的那番自信的話,心裏卻終究有個結沒有解開。

他可以說尚賢、非攻、兼愛這些都是大義,絕沒有錯,所以他說了那些。

但墨家的信條除此之外還有其余,而其余的就是他心中還沒有解開的結,因而話中就沒有提及。

前陣子一場大病讓他停下了行義的腳步,留在商丘修養。

病好之後,有弟子便生出了疑惑。

“先生一生明鬼,並認為鬼神是明智的,人做得好鬼神就嘉獎、做的不好鬼神就降禍。如今先生卻生了病,那只有兩種可能。要麽鬼神是不明智的,要麽就是先生的道理有不對的地方以致觸怒的鬼神。從先生所講的辯術上推斷,弟子只能得出這兩個結論……”

雖然當初給出了解答,在邏輯上也沒有什麽漏洞,無非是必要充分與充分不必要的關系,可他心中卻明白終歸還是有些狡辯的。

世人都知道墨家辯術無雙,內合邏輯,可墨子也清楚自己的道理中,真是成也邏輯、敗也邏輯,最大的漏洞就是明鬼之說。

儒生可以講親親疏疏,可以講等級制度,因為一直如此,所以理所當然。

而他要講兼愛非攻,講尚賢尚同,就必須得有因為所以,因為這和時代完全不同。

兼愛是好的,可為什麽要兼愛?尚賢是好的,可為什麽要尚賢?因為墨家講邏輯,所以最大的問題也就出現了,只能說因為這是天志這是鬼神所喜歡的。

除此之外,明鬼還是一種對掌權者的監察制度。儒生講掌權者自我修養,墨家認為得靠監督,誰來監督?此時此刻,絞盡腦汁也就能想到鬼神之說。

因為步子邁的太大,所以無所適從,有了最脆弱的漏洞。

面對著空白的竹簡,思慮著病中弟子的疑惑,墨子難以下筆,將這個自己明知道的漏洞補足。

受制於時代,他當然不知道在他之後四百年,數萬裏之外的番邦人用的解決辦法是人人都是天帝的子嗣,所以人人都是兄弟姊妹,因此愛他人便是愛自己的兄弟姊妹,聽起來也就有了能讓黔首愚民都能接受的道理。

更不知道更久之後,靠著政治經濟學的國富論和李嘉圖的地租論,在道理上解釋了等級制度中的貴族土地主就是蛀蟲;靠著啟蒙學說的種種理念理論上給出了監督和平等的解決方法和因為所以。

不是他不如人,只是生的太早,早熟到如今還用耒耜如今還少見牛耕還未有紙更別提印刷術……這便是陷入其中難以自拔的無情的歷史的局限性。

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可誰曾想鴻蒙初開篳路藍縷雲霧籠罩之時,卻偏偏有許多人看破了雲霧外的朝陽,試圖撕開這籠罩之上的氤氳,以為自己能看到朝陽籠罩下的清晰完美的世界。

終究太早。

只是太早。

想到今年自己已然七十,時日無多,自己踐行一生的學說中的最大的漏洞,也是為什麽要踐行其余尚賢尚同之果的因,如何補上?怎麽補上?

沉默許久,沒有答案,便先放下。

他和仲尼不同。

仲尼七十可以從心所欲不逾矩,那是因為心矩合一,而這矩是天下已有的矩。

墨翟也是七十,也可以做到從心所欲不逾矩,也是心矩合一,可他的矩卻不是這天下的矩。

更可怕的是那場大病之後,弟子的疑惑所帶來的心結,讓他開始擔憂。

想到剛才那個叫適的年輕人那句誇贊,他心裏的擔憂更甚,所以他沒有太高興,而是淡淡地說了句讓眾人散去。

“鞋匠家的年輕孩子,怎麽會懂這些?當真有趣,若有機會,倒是可以再看看。”

正想著要不要過幾天再去講學的時候,看看這個叫適的年輕人到底如何時,門外傳來一陣急促的腳步聲。

“先生!先生!齊國出事了。田悼子死了,公孫氏指責是田和殺了親哥奪權,田氏殺了公孫孫,公孫會在廩丘自立,求救於趙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