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篇 娛樂與文化,接地氣才有收視率(第4/11頁)

蘇軾一次出遊就可集合起千余青樓女,可想而知當時臨安的青樓文化有多發達。臨安各處都有青樓,從上、下抱劍營、漆器墻、沙皮巷、清河坊、融和坊、薦橋、新街、後市街,到金波橋等兩河以至瓦市,有36條花柳巷。作為北宋首都的東京,青樓則如同市民日常生活必需的食店一樣,觸目皆是。像“院街”的曲院街西,竟都是青樓。尤其在繁華地段,像禦街東西朱雀門外,還有下橋南、北兩斜街,都是青樓。這些街均為東京最長、最寬之道,可設置多少青樓,您不難想象。有史料記載,早在北宋初年,東京登記在冊的青樓女達到萬數之多。

由於青樓女多,青樓女就分為不同層次。

一類是最好的青樓女,從她們的住處就能見識其品位。起居為寬靜房宇,三四廳堂,庭院有花卉假山,怪石盆池;臥室都是帷幕茵榻,擺放經史書籍……她們個個能文詞,善談吐,懂應酬,評品人物,答對有度。她們的門前,貴族和士人的車馬絡繹不絕。

另一類青樓女,大多出身職業演員家庭。達官顯貴們的宴聚,必有這樣的青樓女攜樂器而往的身影。她們在閑暇時,便聚到東京較大的金蓮棚中,各自表演拿手好戲,用絲竹管弦、艷歌妙舞,炫人耳目,動人心魄。向她們求歡的,多是膏粱子弟。他們一看上眼,等到宴席散去,便會追逐到這樣的青樓女之家。

這兩類色藝並重的青樓女,是東京也是整個宋朝城市青樓女的主流。她們是官方登記在冊的。官府有公私宴會,她們會被招去應酬。她們的一個重要使命是點綴官府主辦的商業和娛樂等重大活動。臨安一年一度的官府開煮新酒,都要做宣傳推廣工作。酒庫雇來許多有名的、秀麗的青樓女以振聲勢。這支由青樓女組成的美酒專賣宣傳的隊伍,引動得成千上萬的市民駐足街頭觀看,一時形成了“萬人海”的場面。

文人士大夫,會用精妙的詞藻,絕佳的情思,根據細致入微的觀察,調動一切美化手段,對宋朝城市青樓女作精確的描寫。人們都可以從這類描寫中了解當時文人士大夫的心態,也會理性思考這種特有的文化現象的根源。

在宋朝城市裏,一個值得注意的現象是,這裏聚集著以數十萬計的讀書和準備考試的莘莘學子。也可以說,天下讀書種子的精華都集中在東京、臨安這樣的大城市裏。

有一位叫沈君章的士子,喜歡並常去青樓。有一天他宿在青樓,結果不小心感冒,兩腿特別疼痛。回家後母親按著他的腿說:“你讀書太辛苦了,經常讀到深夜,又沒有炭火烤,凍壞了。”沈君章聽到這話,無地自容,於是下定決心從今以後再也不去青樓了。

二、柳永的情歌攝誰魂魄

在與青樓女眉目傳情,而能使自己的心靈有所寄托的感情遊戲中,柳永是當之無愧的形象代言人。在存世的兩百余首柳詞中,您能看到,在柳永的筆下,青樓女像彩虹,像輕風,像神仙,像精靈,使人似乎忘記了這是肉欲的交易,相反,卻是精神上甜美的夢境,減一分狎昵,添一分癡情。

柳永在家排行老七,人稱柳七郎。當時能和柳七郎產生一段似水因緣,已成了青樓歌女們的夙願。

不願穿綾羅,願依柳七哥;不願君王召,願得柳七叫;不願千黃金,願得柳七心;不願神仙見,願識柳七面。

這首找油詩正是當時流行於青樓時尚的真實寫照。在青樓女子眼裏,柳永是如此安靜的一個美男子。

作為宋朝排行第一的青樓詞人,柳永雖然才高八鬥,學富五車,但他卻把青樓女看成是知己和知音,把真情實感寄托在她們的身上。柳永曾給一個叫荔枝的歌女寫了一封情書。這封情書其實就是一首詞,叫做《荔枝香》,十分經典。他在詞中寫道:

甚處尋芳賞翠,歸去晚。緩步羅襪生塵,來繞瓊筵看。金縷霞衣輕褪,似覺春遊倦。遙認,眾裏盈盈好身段。擬回首,又佇立,簾幃畔。素臉紅眉,時揭蓋頭微見。笑整金翹,一點芳心在嬌眼。王孫空恁腸斷。”

《望海潮》是柳永筆下的另一種風月場面,也是宋詞中彰顯青樓文化的最高水平。詞中寫道:

東南形勝,三吳都會,錢塘自古繁華。煙柳畫橋,風簾翠幕,參差十萬人家。雲樹繞堤沙,怒濤卷霜雪,天塹無涯。市列珠璣,戶盈羅綺,竟豪奢。重湖疊獻清嘉。有三秋桂子,十裏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釣叟蓮娃。千騎擁高牙,乘醉聽簫鼓,吟賞煙霞。異日圖好景,歸去鳳池誇。

上有天堂,下有蘇杭,柳七郎給人們留下了一個美色無限、風月無邊的超大娛樂場的無窮想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