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7章 範文程的計策(第2/3頁)

明軍占據了山東,招降了大量的綠營兵兵力擴充到二十多萬,虎視眈眈窺視著北京滿清的老巢。

此時,對於滿清朝廷來說,局勢之惡劣已經無以復加。若是不能迅速擊潰山東的明軍的話,等來的會是越來越多的叛亂。

面對著外部強大的威脅,面對滿人生死危亡的局面,滿清朝廷內部迅速放棄以往的矛盾達成了一致,那便是要擊敗山東的明軍。

山西山東兩路明軍相比,山東的明軍才是滿清最大的威脅,山西叛軍不過是疥癬之疾。

只有迅速擊敗山東明軍,才能使大清轉危為安,接下來便可以和南明朝廷進行談判,爭取進行劃河為界。對此時的滿清朝廷來說,已經失去了滅亡大明一統天下的信心。

山東明軍兵力眾多戰力極強,為首的又是大明唯一的名將、曾經擊敗多鐸阿濟格兩路大軍的齊王陳越。為了擊敗山東的明軍,多爾袞調動了滿清大部分軍力,除了留下兩三萬軍隊鎮守北京威懾山西以外,其他滿八旗漢軍旗以及蒙古騎兵悉數帶到了山東前線。總兵力達八萬之多,僅次於剛入山海關時。

為了擊敗明軍,為了大清的國運,以多爾袞為代表的滿清朝廷已經孤注一擲。

臨清城內,攝政王多爾袞中軍大堂。滿清攝政王多爾袞,博洛、勒克德渾、滿達海、瓦克達、嶽樂等滿洲貴族中年輕一代的勇士悉數在場,另外還有石廷柱、佟養甲、鰲拜等八旗重將,以及祖大壽吳三桂等降將匯聚一堂。

多爾袞坐在大堂正中,身邊距離他最近的卻不是滿洲貴族博洛等人,而是漢官範文程。

在投降滿清的明朝儒生之中,範文程投降滿清最早最受重用,說是漢臣之首也不為過。皇太極改國號大清一戶,對範文程極為倚重,凡討伐明朝的策略、策反明朝官員、進攻朝鮮、撫定蒙古、國家制度的建設等等,範文程都參與決策。

滿清定都北京,百務廢弛,社會混亂,人心波動。範文程晝夜操勞,佐理國政。盡管當時頭緒紛繁,京畿剛剛得到平定,各地都有戰事。所以發布文告,發給軍需等事項,事無巨細,都要範文程來處理,可見其在滿清朝廷之地位。

而此次多爾袞率領清軍南下和明軍決戰,關系著大清的國運,關系著大清能不能在關內立足腳。這個時候,多爾袞急需要範文程為其出謀劃策,便讓他隨軍南下。

而現在,大軍駐守臨清,如何擊敗明軍急需要拿出一個辦法。

明軍剛剛擊敗十多萬綠營兵收復山東一省士氣正宏,卻又擺出一副死守聊城濟南一線的架勢。哪怕清軍佯作後撤,也無法吸引明軍來攻。這讓清軍諸將都犯了難。

明軍二十多萬死守聊城濟南,又有著為數眾多的火銃火炮,反觀清軍,以前繳獲自明軍的紅衣大炮在南伐中損失殆盡,便是鑄造也不是短時間能夠做到。想靠著這八萬余大軍攻下聊城或者濟南簡直不可能。

而且明軍的野戰能力也非同一般,不久前五萬明軍硬是抵擋住了三萬八旗騎兵的襲擊,當聊城的明軍主力出擊支援後害怕陷入兩面夾擊,清軍騎兵不得不後撤。

當然,在所有滿清將領的眼中,雖然明軍人數是己方兩倍以上,野戰中擊敗他們卻不成問題。畢竟八旗兵無敵並非虛言,在過去一場場和明軍的戰鬥中得到過驗證。可是明軍擺出龜縮不出的架勢卻也讓人頭疼。

貝勒博洛提議,可以效仿以前多次入關之時,放過聊城濟南不攻,而是大軍向西繞過大名府,攻打開封歸德府。開封府歸德府是中原之地,從開封歸德往南便是南明江淮重地,南明朝廷斷然不會看著清軍攻城略地,必然會令山東的明軍回師增援,如此八旗兵便可利用自己騎兵的高機動性,把明軍分割圍殲。

博洛的計策看起來很好,可以充分發揮清軍的高機動性優勢,得到了很多滿洲將領的支持。然而攝政王多爾袞卻不置可否。

“攝政王,端重郡王所言甚是,我軍不能幹耗在臨清啊。”貝勒勒克德渾向多爾袞道。博洛因為在南伐中保住五千八旗精銳,是南伐諸將中唯一手下軍隊沒有折損的將領,又和鰲拜等人擊潰了路振飛二十萬明軍的北伐,被封為郡王。

“端重郡王的計策是好,卻有一個問題不得不考慮。明軍統帥是齊王陳越,是現在的南明監國公主未來的夫婿,在南明朝廷中說一不二,並非以往那些明朝總兵將領可比。若是陳越不聽南明朝廷的旨意率兵回援怎麽辦?”多爾袞沒有說話,一旁的範文程笑呵呵的發言道。

“陳越不回援?那咱們就索性殺入江淮,攻打鳳陽揚州,鳳陽是朱家皇帝祖陵所在,揚州是天下有數的繁華之地。只要打下這些城池,搶掠糧食財富,招降納叛,我大清的實力會迅速膨脹。到時由不得那陳越不回兵!”勒克德渾不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