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7章 朝廷大事(第3/3頁)

禮科給事中馬嘉植上奏,建議朝廷派遣大軍攻打闖賊,由平賊將軍左良玉為帥,帶領所部攻打襄陽,把盤踞在襄陽南陽一帶的闖賊徹底消滅,收復河南。然後再由平南侯陳越率領一支軍隊前往山東,和左軍左右夾擊,把防線推到北直隸山東一線,威逼占據北京的滿韃,試圖奪回京都。

馬嘉植的奏折得到了很多人的認同,東林黨的官員們紛紛響應,認為現在就是剿滅闖賊恢復國土的最佳良機。朝堂上群情激奮,主戰的聲音塵囂其上。

若是往昔,看到這種局面,崇禎自然會無比振奮,會立刻下令出兵。當初不論是對陣滿韃還是和闖賊作戰,崇禎無數次催促前線將領出兵,當然也無數次導致了戰場的潰敗。

而現在,經歷了北京之戰,看到了一支支明軍的精銳部隊或敗或降,崇禎的想法已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改變。他已經認識到了敵人的強大,明軍戰鬥力的虛弱。九邊的精銳消耗殆盡,僅憑現在只有萬余人的平南軍,和屢戰屢敗的左良玉部就想打敗闖賊收復國土,那不是笑話嗎?更何況在北京還有更加強大的滿韃大軍!

所以,對官員們的請戰奏折,崇禎一律留中不發,而是下旨詳議。而內閣中的幾個閣老也都是老成持重之輩,並非那些年輕熱血的禦史,所以出兵的事情一直被壓制著,也只是處在討論的階段。

不過既然北直隸和山東的士紳們殺掉了闖賊的官員占據了大量的底盤,朝廷自然不能對這些地方聽而不聞,必須得派員前往任職。

可是這些地方畢竟在最前線,去這種地方當官到底太過危險,這些前一時刻還在叫囂著出兵北伐的官員,卻沒有人願意去那些地方。

最後經過討論商議,朝廷下旨,任命王永吉為山東巡撫,越其傑為河南巡撫,任命歸德參將許定國為河南總兵,任命黃蜚為登萊總兵,負責接收光復的地區。

而更為靠近京畿的北直隸一帶,考慮到盤踞北京的滿韃的反應,暫時沒有派人前往任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