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7章 朝廷大事(第2/3頁)

“陛下,事情雖是小事,可有頗不合規矩的地方。按照朝廷慣例,地方駐軍的兵器一般由專門的軍械所打制,或由兵部下轄的工坊制作,地方武將無權私制。而軍隊中的軍官,自然也得由兵部武選司考核任命,哪有讓地方督撫在全國挑選軍官的道理!陳越的奏折分明是要天下衛所軍官齊聚揚州,由他進行挑選考核,這實在是有些駭人聽聞。”

路振飛急促地說道,若是陳越的這道奏折被禦史知道,必然會引發彈劾的浪潮,了解的會說陳越不懂規矩,懷有惡意的甚至會把心懷不軌這樣的罪名往陳越身上安。而偏偏陳越和朝中文官們的關系並不好。所以正在值守的路振飛看到這道奏折,便急匆匆的送到崇禎面前。

“以路卿的意見,該當如何呢?”崇禎心中雖然有些不以為然,可是想一想那些難纏的官員,也理解了路振飛的所為。

“平南侯所請,雖然不合規矩,卻合情合理,應該支持。畢竟江北要擴充軍隊,按照平南侯的謀劃,要在江北練十萬精兵。這麽多的軍隊,需要大量的鎧甲武器,咱們總不能讓將士們赤手空拳去和敵人廝殺。而以現在南京兵部下轄軍械作坊的生產能力,根本不足以生產這麽多的軍械。而且陛下也知道,兵部的工坊制作的武器質量實在堪憂。所以允平南侯自己打制武器鎧甲也是理所應當。當然,這事太過重要,朝廷也必須派遣官員去揚州進行監管。而擴充這麽多的軍隊,自然需要大量的軍官,平南侯沒有全部使用自己的人,而是由朝廷下令,從天下的衛所裏挑選軍官,足以見證其沒有私心,這條自然也要應允。”

路振飛在路上早已想好了對策,便把自己的想法向崇禎和盤托出。

“可是,奏折批復下去以後,朝臣們看到引起喧嘩,彈劾陳越又該如何?”

崇禎對路振飛的對策很滿意,但心中還有疑惑。

“微臣以為,軍國大事事涉機密,沒必要事事都向朝臣們宣布,也沒必要通過邸報通傳天下。須知,也許滿韃和闖賊在大明派有細作,他們完全可以通過邸報知道我大明的內幕底細。所以臣以為,有些事情不需要讓朝臣們知道的,就沒必要宣布。”

路振飛緩緩地說出了自己的想法。

崇禎頓時恍然大悟,路振飛代表著內閣,只要自己再批復下去蓋上玉璽,這事情就算成了,沒必要弄得盡人皆知。畢竟,陳越的要求只是一些小事而已。

於是,路振飛便代表內閣擬了一道命令,經司禮監蓋印同意,發給往兵部,命令兵部給各地衛所發文,宣傳揚州平南軍欲挑選考核軍官的事情,凡是衛所軍官,都可以前往揚州應募,一旦選中,都會按照軍職和能力委任相應的軍中職位。

至於,挑選制作武器鎧甲的工匠的事情,這事情太小,崇禎根本沒有通過兵部,直接交給了錦衣衛,讓錦衣衛負責在南京匠戶中挑選。

當然,這兩件事也不可能掩去所有人的耳目,畢竟工匠的籍冊在兵部,最後還要在兵部備案。

不過現在朝廷正有其他事情,吸引了所有官員的注意,根本沒人在意這麽小的事情。

現在朝廷最大的事情就是在討論,該不該往北方派遣官員,收復失地。

滿清打敗了闖賊占據了北京,正忙著把老巢從關外搬到北京,沒工夫攻城略地。而闖賊倉皇退過了黃河,更無暇顧及河北山東。

當初闖賊攻打北京之後,也往河北山東兩省派出了地方官員,試圖占領這些地盤。在闖賊兵鋒的威逼下,這些地方大都不戰而降歸了闖賊的大順。可是現在,闖賊已經失敗,這些地方心向大明的士紳自然不願再受闖賊的奴役,紛紛殺官造反,宣布重回大明。

四月二十七日,山東德州鄉紳明朝禦史盧世展、趙繼鼎、主事程先貞、大學士謝升之弟生員謝陛發動起義,推舉逃難到該地的明宗室慶藩奉國中尉、香河知縣朱帥鑧為盟主,假稱濟王,號召遠近。

山東和北直隸的許多地方官紳群起響應,不到一個月就占領了山東省德州、省會濟南府、東昌府、青州府、臨清州、武定州;北直隸的河間府、大名府、景州、冀州、滄州、四十三個州縣。

山東和北直隸的大片地區重回大明治下,而河南的開封歸德一帶,現在也都由明軍控制。現在北方的形勢一片大好。

朱帥鑧不過是大明的一個宗室,自然不能讓他占據那麽多的地盤,不然說不定會是下一個福王,對朝廷產生威脅。

所以,朝廷必須派出官員往北直隸和山東、河南,控制這些地區。

既然現在闖賊受到了挫敗,正是朝廷出兵收復國土的時候。於是便有好多官員紛紛上奏,請朝廷派出大軍出兵北伐,徹底占據這些地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