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3章 送禮可是有學問滴(第2/3頁)

至於一路上的漕幫和鹽梟什麽的,只要把情況弄清楚就好了,剩下的等著皇帝陛下決斷吧。

只是許顯純無論如何也想像不到揚州一地的私鹽猖獗到了何種地步。

大明朝和前唐一樣,都是鹽鐵官營。

但是,有鹽業專賣就必然有私鹽。

鹽業專賣越嚴,私鹽越好賣,利潤越高。這是一個客觀規律。

大明也拿這個規律沒招。

大明立國之初,在西北以外仍然有元軍駐紮,威脅中原的安全,大明便在那一帶駐軍。

有駐軍,就需要長年供給糧草,這成為大明財政的一大負擔。

於是,大明朝的開國太祖洪武皇帝老朱想出來一個好辦法——開中制,後來又改開中制為折色制——只要交足一定的銀兩,任何地區的商人都能夠領取鹽引進行貿易。

但是這其中有個關鍵的問題——得先出錢才行!

原本能隨便誰能弄到鹽,對於鹽販子們來說是好事兒,但是這麽一算,這事兒可就不讓人那麽開心了。

但是就像是上有政策下有對策這句話說的一樣,既然要花錢才能弄到鹽,那麽想辦法少花錢,或者幹脆不花錢弄到鹽豈不是更美?

有道是心動就要行動,機不可失時不再來啊——徽商和晉商們立即就行動起來了。

既然要賺錢,就得先花錢。要不然的話怎麽進場?

但是花錢也是有講究的。

要不然你隨便一個人上去就直接送錢,那官老爺們敢收嗎——你誰啊你就送銀子,本官跟你很熟嗎?不知道本官向來視金錢如糞土的?

既然直接送銀子不行,沒問題,咱換個套路就得了唄。

送字畫,送古玩,還有那些有名氣的印章什麽的,總之什麽玩意不起眼但是又有價值,還能跟風雅沾上邊兒的東西,可勁的送就是了。

要擡著千兩銀子上門得是多大一堆?簡直是成何體統。

但是一幅有名氣的字畫可能價值千兩,卷起來也不占地方,隨手就能拿著上門。

身為官老爺總不能拒絕客人的手禮吧?又不是啥值錢的玩意不是?

大人說這畫值一千兩銀子?

哎喲,我的青天大老爺誒,這是小的在街頭王二麻子那裏花了五兩銀子買來的,自己欣賞不來這玩意,也分不出來個好壞。

這不正好聽說大人您是鑒賞書畫的高手,所以小的冒昧帶著這東西上門求教來了嗎。

若是大人也覺得這畫兒不錯,只要五兩銀子,小人就把他轉賣給大人您了。

啥?大人兩袖清風,五兩銀子也沒有,可是卻很喜歡這幅畫?

哎喲喲,您瞧瞧,這事兒弄的。早就聽說大人您兩袖清風愛民如子,如今一大家子花銷又多,那點兒俸祿確實存不下。

這樣兒罷,這畫兒啊,就放大人您這兒了,您替小人鑒賞鑒賞,咱們改日一起去倚紅樓醉紅樓啥的聚一聚。

就這麽一來二去的,大家不就成了朋友了麽?

大家既然已經成了朋友,那朋友之間互相幫助是應該的吧?

等到事情辦妥當了,那朋友間是不是就有了通財之誼了?大人跟小人可是朋友,如今朝廷摳門,大人手頭緊,小人都看不過去了!

這樣兒吧,這裏有幾十兩的銀票,大人先拿去用著。

只是這幾十兩怎麽變成了幾十萬兩,這事兒可能是錢莊那邊兒弄錯了。

……

事實證明,大明的官老爺們根本就無所謂原則不原則,大明律那玩意更是沒有人當回事兒——像海瑞一般的蠢蛋畢竟是少之又少。

就像是大明為了杜絕私鹽的問題,特地把兩淮鹽運史和兩淮鹽運禦史都設在揚州。

但是,最大的私鹽的鹽梟林偉楓也他娘的在揚州。

而且身為徽商的林偉楓和晉商那些老摳們不一樣。

或者說徽商群體都看不上晉商那些老摳。

有錢了幹什麽?

有錢了得享受人生不是?

看看西北來的那些老摳們是怎麽幹的?

修出來的宅子有氣勢,結實,但是並不好看,灰蒙蒙的,看著就壓抑。

至於那些老摳們自己,還是喜歡穿老羊皮袍子、吃饃饃、夾大蔥大蒜,死了以後在地窖裏留大箱子元寶,但是只舍得花二兩銀子給自己買棺材。

咱徽商就不像他們那麽低級,忒俗!

看看咱徽商的宅子,輕松、開闊、愉悅,以審美的情趣消解了那些老摳們大院中那種權力、等級的森嚴,多好。

至於平常麽,吃的好,住的好,用的好,這才是人生不是?

咱徽商可不能飽暖思淫欲,這不是咱們該幹的事兒。

除了修橋鋪路接濟那些窮苦百姓,咱還得多讀書。

林偉楓是這麽想的,也是這麽做的。

自打三年學徒期圓滿出了徒,林偉楓就開始了自己的行商生涯。

先是找放貸的借了本錢,又拿著這點兒本錢開始販賣些小物件,慢慢的接觸到私鹽這一個行當,之後就一頭紮進去舍不得出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