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三百七十九章 歷史的機密(第3/4頁)

而不是一個可以打壓他們的大政府!

這起事件並非是兩黨理念的不同,根源上,是地方勢力和革命大政府勢力之間針對國家資源、人口、地盤的殊死搏鬥,是國家命運前途的殊死決鬥!

那個光頭就是要把孫中山在生命中最後數年苦心孤詣好不容易改組一大半的充滿革命性的統一化國民黨打回那個充斥著地方勢力、投機分子和買辦的雜牌政黨,滿足他成為一號人物的野心和願望!

甚至不惜國家命運和前途!

蘇聯人在那個時候是懷抱著拉攏中國對抗歐美封鎖的願望來幫助中國的。

因為它在那個年代還遠遠沒有在東歐打開局面,它無比的孤立,內外危機重重,它迫切的需要改變自己的周邊生存狀況。

那個時候的蘇聯對中國是拉攏和幫助偏多,基本上是真心誠意,當然也包含著自己的利益訴求,而這種利益訴求在當時和那個時候歐美列強對中國的傷害一比,幾乎等同於無償援助。

兩害相權取其輕,這根本不需要猶豫。

而歐美列強勢力只希望中國越亂越好,越亂越符合他們的利益訴求。

他們一看孫中山的政治理念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發現廣州國民政府和國民黨出現了一統全國打造大政府的目標,發生了革命性的變革,頓時意識到大事不好。

孫中山有威望,年輕的共產黨人有執行力,雙方結合在一起,頓時掀起了一波革命浪潮。

這不行,這樣下去,中國真的實現大一統統一,他們的利益不就完蛋了嗎?

內部地方分裂勢力和外部殖民勢力一拍即合,他們物色拉攏了那個受到孫中山信任的光頭,西元1927年,轟轟烈烈的國民大革命徹底失敗,他們血腥的屠殺了數十萬人。

但是,這並不是結束。

天佑中華。

在失敗的鮮血浸染之下,一批出身不同,基本上都是讀書識字有家產卻懷抱著對底層人民深切的同情和關懷,並且產生了超越階級意識的救亡圖存理念的真正的革命黨人浴火重生。

在鋼刀和槍炮的屠殺之下,沐浴著鮮血,褪去稚嫩,褪去全部的妥協性和軟弱性,這些背叛了自己的階級的革命黨人拋棄了最後的幻想,懷揣著崇高的理念,走向了新生。

二十二年後,中華重生。

而那個光頭,說他是反革命真的一點沒有冤枉他,真的,一點沒有冤枉他。

他背叛了一個時代,背叛了數十萬人的努力。

中國在二十世紀初期最具有可行性的一次救亡圖存的實驗就這樣被終結了,而其起因和結束的根源卻鮮有人知。

至今為止,那些為了國家命運前途與解放而獻出生命的英雄們還在被各種汙蔑。

吃人肉喝人血的劊子手們居然被當初那些被解放的人們大肆吹捧為“民主先驅”。

當然,歷史是中立的,冷漠的,沒有感情的,不偏向任何一方,事實不容篡改,歷史走向不容變更。

那個光頭終究為自己的背叛付出了慘痛的代價。

終其一生受制於地方勢力的鉗制,而他那個本身就充滿了地方勢力的代表地方的政府永遠無法統一全國,根本不可能。

他再怎麽建立中央系,再怎麽把校長的名頭喊得震天響,再怎麽呐喊自己國家領袖的稱號,甚至追求獨裁式的政治制度改善自己的處境,中統軍統遍天下,他也沒有真正掌握全國。

地方分子組成的政府,怎麽容忍大一統的總統?

生於欺騙,必將死於恥辱。

說的就是他。

他那個充滿了地方分裂勢力、投機分子和買辦們的小政府怎麽可能是一個堅強統一充滿革命性且團結了絕大部分底層人民的大政府的對手?

他的失敗,是小政府對大政府的失敗,是分裂對抗統一的失敗,是士紳豪強大地主對堅強革命政權核心的失敗!

那是中國有史以來唯一一次徹底到了每一個不管識字不識字的老百姓的真正意義上的完全徹底革命,幸運的是,革命成功了。

極其驚險的成功了。

革命的數十年間,數次面臨全盤覆滅的危險,卻都是險之又險的度過了,個中細節細細摘出仔細研究,每一個細節都是能讓人冒冷汗的。

任何一個環節出現哪怕只有一點點的小小的微不足道的偏差,都能給以後的歷史帶來極其可怕的變化。

就是那麽驚險。

太幸運了。

天佑中華。

真的,中華氣運還在。

大難不死,必有後福,重新復興只是時間問題。

這一段歷史進程從開始到結束實在是太具有戲劇性了。

蕭如薰從中汲取了大量的經驗教訓。

一個可以壓制地方勢力維持國家安定的大政府才能最大限度的保護最底層百姓的利益。

即使它看上去不是那麽的“民主自由”,即使它看上去不是那麽的“人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