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三百七十八章 從此以後,你便是大秦的皇帝(第2/4頁)

消息傳到某些地方,某些官員因為做了虧心事而過於害怕,居然選擇了上吊自殺……

據統計這一時期上吊自殺的官員有三名,全家試圖逃跑的官員有十七名,可見皇帝的威名之盛。

當然這些人最後一個都沒活下來,都被地方上的黑水給擒拿住,帶回中央受審然後斬首了。

別說他們了,中央一些大員,還有軍隊裏的一些大將,也都在擔心皇帝到底是不是在準備全新的套路準備再來一次大清洗。

正當整個天下心裏有鬼之人惶惶不可終日的時候,隆武二十六年六月初三,皇後去世一周年之際,皇帝蕭如薰再次出現在世人眼前。

他帶著太子蕭振邦和朝中二十余名重臣以及被召回京師的包括八大柱國在內的二十余名高級武將一起參加了皇後的祭拜禮。

大秦帝國的統治核心中的核心就在這裏了。

大家都察覺到了一絲不明的意味。

祭拜禮之後,蕭如薰把內閣八名輔臣和皇太子蕭振邦留了下來。

“朕於隆武元年正月初一登基稱帝,距今,二十六年有余,二十六年來,朕不曾懈怠一日,兢兢業業,日夜理政,禦駕親征漠北,為大秦開疆拓土,二十余載光陰轉瞬即逝。但是朕,敢拍著胸脯說,朕對得起天下人,對得起整個大秦,對得起這個皇帝的位置,對得起當初幫助朕登基稱帝的人,朕問心無愧,時至今日,二十六年,大秦是不是比前明更強大了?”

文武重臣們齊聲道:“是。”

這是事實,就算不是事實,也沒人敢說個不字。

話說他們都很奇怪,皇帝為什麽要召集他們說這樣一段話,而有些人已經反應過來了,他們的心裏隱隱約約有些躁動。

而皇帝接下來的話印證了他們心中的躁動。

“從古至今,一國至尊完完全全是自己願意退位做太上皇的人,除了趙武靈王之外,是沒有的,趙武靈王也不過是為了讓自己更加方便專注對外戰爭,才推諉給自己的兒子,而且他之後也後悔了。其他的太上皇,不說也罷,最好的也不過是朕的父親,朕知道是為什麽,身居高位者,掌控權力之後,就不舍得丟下這份權力了,大丈夫不可一日無權,他們都是這樣認為的。”

蕭如薰看向了蕭振邦,然後走到他身邊牽起了他的手。

“曾經朕以為自己也會這樣,會到臨終之前才不得不放手,可是皇後去世之後,一年來,朕無數次冷靜的思考自己的過往得失,忽然發現,朕已經沒有心力繼續做皇帝了。”

文武重臣們終於動容,紛紛露出了極其震駭的神色。

“沒有人可以從始至終永遠對一件事情飽含熱情,終究還是會厭倦的,漢武帝,唐明皇,不外如是,朕,不想做晚年的漢武帝,更不願做晚年的唐明皇,把大好局面折騰的一塌糊塗。大秦有今天,是朕夙興夜寐嘔心瀝血所努力的,朕不忍心看著一手締造的局面毀在朕本人手上,所以,朕做出了決定,朕將退位,將皇帝位傳給皇太子蕭振邦。”

雖然心中隱隱有些猜測,但是當這句話真的從皇帝嘴裏說出來的時候,以徐光啟為首的文官重臣和以趙虎為首的高級武臣紛紛感到極其震撼,一點都反應不過來。

強悍皇帝的統治慣性是非常強大的,有些時候一兩年三四年反應不過來都很正常。

比如唐高宗永徽年間的統治被評價為“貞觀遺風”,這就是強勢帝王的統治慣性。

好幾年都改變不過來,就更不要說眼下了。

沒人能反應過來。

蕭振邦自己雖然早就知道,但是自己的父親真的將這句話在重臣們面前把這句話說出來的時候,他也覺得有些雲裏霧裏,分不清真實與虛幻。

“李勝,宣讀退位詔書。”

蕭如薰對李勝下達了命令,李勝遵命,上前展開了手裏的玄色詔書,開始宣讀。

這份詔書很簡潔明了。

沒有冗長的內容,只是向天下人解釋了一下自己為何要退位,以及對即位的新帝的信任,向天下保證新帝會帶給他們更美好的未來。

如此獨具一格的退位詔書讓重臣們和高級武將們震撼莫名,彼此面面相覷,不知道該如何表達心中的震撼。

詔書宣讀完畢,蕭如薰還拉著振邦的手。

“你們都是朕的肱骨重臣,這個消息你們應該第一批知道,之後,朕會將這份詔書頒布天下,告訴他們朕要退位的消息,從此以後,朕不再是大秦皇帝,大秦皇帝,是振邦。”

蕭如薰看向了振邦,露出了些許笑容。

“振邦,為父替你在天下人面前保證了,為父此生從未失信於天下人,希望你的所作所為對得起為父的承諾。”

蕭振邦愣了一會兒,抿住嘴唇稍微有些顫抖,而後點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