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零一章 歷史總是驚人的相似(第2/3頁)

陳龍正還挺有良心,知道惦記一下蕭如薰。

利瑪竇連連苦笑,然後邀請總督大人一起享用這些小菜,總督大人聞了那個香氣撲鼻的味道,正在咽口水,聽利瑪竇一說,立刻高興起來了,至於會做比薩餅的廚子帶回去給中國將軍制作比薩享用的事情,總督大人大手一揮——多大的事情喲,這是咱們的榮幸,給你十個,帶回去吧!

然後總督大人就拿著剛剛學會使用的筷子,加入了這場小小的午餐會之中,等他回去之後,不斷的炫耀自己吃到了中國人的特殊美食,引發了更多人的向往,於是在貴族們的壓力之下,總督大人不得不厚著臉皮來找陳龍正,請他舉辦一場中餐宴會,宴請貴族們,否則他沒法兒交差。

陳龍正當然無所謂,讓總督大人教會那些貴族使用筷子,自己就吩咐廚子們炒一些精致的小炒,三下五除二就把那些貴族的胃給征服了,之後,使用筷子吃中餐成為了歐洲貴族的一種潮流,以熱那亞為中心,向整個歐洲散播開來。

而就在中國美食熱潮展開的時候,最早得到消息的羅馬教廷的人抵達了熱那亞,要求會見陳龍正和利瑪竇。

羅馬教廷在整個歐洲歷史上都有著十分特殊的歷史地位,中國人對它的了解不夠多,比較籠統,但是換一種方法來講解就容易多了,比如用中國歷史來套,也能套的進去,對照者就是儒家。

儒家是在漢武帝時期成為中國的官方政治思想學說,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奠定了儒家獨霸中國思想界近兩千年的歷史,無獨有偶,基督教成為影響整個歐洲的龐然大物的最初,也是羅馬帝國皇帝狄奧多西一世出於政治上的考量,取締了羅馬帝國境內的全部異教,宣布基督教成為羅馬帝國的國教。

那個時代,羅馬教廷還是羅馬皇帝下轄的一個機構,可以傳教,但是服務對象是帝國皇帝,為了統一臣民的思想,便於統治,和漢武帝所想的一樣,皇帝們都認為自己所給予的東西,將來也能收回,但是正如同漢武帝料不到漢元帝被儒家洗腦從而解開了套在他們脖子上的枷鎖一樣,狄奧多西一世也料不到東西羅馬帝國的分裂和西羅馬帝國的滅亡。

漢武帝罷黜百家的初衷是為了統一思想,確立自己的地位,以便於對匈奴發動全面反擊,他不能允許和他不一樣的思想傳播在他的國家裏,儒家完美的契合了他的需要,於是他選擇儒家成為自己的統治工具,狄奧多西一世也是處於這樣的考量,將基督教會選擇成為了自己的統治工具。

但是他們都沒有料到,他們選擇的統治工具會最終發展成一個極其可怕的龐然大物。

西羅馬帝國因為蠻族入侵而滅亡,羅馬教廷是西羅馬帝國滅亡之後屹立在一片廢土之上僅存的文明希望之光,大量的羅馬遺民只能依靠羅馬教廷而存活,這無形間大大的擴張了羅馬教廷的威望和聲勢。

這一時期羅馬教廷雖然依然對拜占庭帝國表示臣服,但是拜占庭帝國距離羅馬太遠,無法有效的控制這個統治工具,這促使羅馬教廷快速發展成為一個龐大的獨立的政治勢力。

宗教可以在戰亂的土地上飛速發展,而和平時代,宗教的蠱惑性就大大的衰落了,羅馬教廷精準的抓住了這個機遇,在未來的幾百年內將自己的勢力籠罩到了整個歐洲,當它走到自己的巔峰的時候,歐洲君主的皇權位於它的教權之下,皇帝需要教皇的承認,它甚至發動了八次的“十字軍東征”。

幾乎是在同一時間,中國的儒家也走向了自己的巔峰,在宋朝綻放出了異樣的光彩,將文治和經濟推向頂峰的同時,也將軍事拉入了低谷,歐洲有黑暗的中世紀和驕奢淫逸的神官,中國也有黑暗的宋明理學與道德敗壞的道學家。

歷史總是驚人的相似。

唯一不同的是,基督教在現代社會依然保有地位和實質上的影響力,並且擴張到了全世界,而曾經影響整個東亞文化圈的儒家則不同,影響力幾乎徹底消失,退化回了最初的狀態,只是學說而已,究其根本,是因為中國出現了一個千百年來都未曾出現的異人。

他不僅以一己之力將中國從右翼政府狀態帶入了極左翼政府狀態,甚至還將中國明清兩代數百年傳承的儒家士紳階層以徹底的暴力行為全部摧毀,將政府的力量下達到了最基層的鄉村單位,實現了中國歷史上最幹脆徹底的統治,從而將儒家的影響力從根本上除掉,連根拔起,再無恢復的可能性。

這是中國自漢代以來唯一不受儒家士紳階層影響的政府,更是全世界範圍內統治最強硬的政府,甚至比秦更加強硬,和它比起來,秦政府的焚書坑儒只是小打小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