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九十章 萬歷二十二年年末(第2/3頁)

土豆暫且不說,目前在緬甸能種植土豆的地方也只有北部山區,而且要到緬甸的冬季,溫度稍微低一些的時候,一個冬天大概能生長出來一批,至於其他的時候,水稻和玉米真的足夠了,十幾萬人根本吃不掉這些高產作物,到時候還有富余,蕭如薰甚至還能暗地裏安排商戶去售賣多余的糧食。

一邊種著一邊開墾荒地,一邊修築城池和房屋,整個萬歷二十二年的下半年,緬甸鎮就在這樣的熱火朝天的氛圍下飛速發展,漢人用自己固有的勤勞和肯幹,將這片蠻荒之地漸漸的打造成自己夢中理想的家園。

袁黃成為了蕭如薰依賴的政務大管家,因為除了蕭如薰自己,他手下的人裏面只有袁黃有處理政務的經驗和能力,蕭如薰還要監管軍隊,到處外出,管理日常事務,沒有太多的時間統籌安排,因此這些事情只能落在袁了凡先生的身上,六十歲的老人家每天從早上一睜眼就開始做事,一直到子時才入睡。

蕭如薰屢次勸解袁黃稍微讓自己輕松一點,他可以協助處理更多的事情,但是袁黃總是說——你去外面看著他們,和他們同甘共苦,樹立威信,不要幾年,這裏的人和土地就都是你的了,那些大老爺不要,你不能不要,這是你的立身之本,將來,還要靠著這裏去實現吾輩的理想!

蕭如薰被袁黃趕出了政務所,但又十分擔心袁黃的身體,便從軍中還有逃難的民眾裏面選了十個識字會寫字的人,讓他們專門負責給袁黃打下手,袁黃勞累的時候,就口述,讓他們記錄,多少減輕一點負擔。

袁黃寫了二十多封信寄回了老家,希望可以請到老家的那些自己熟識的朋友夥伴南下緬甸相助他,相助蕭如薰,可一個月過去了,除了一名學生陳龍正寄信過來說不日即將抵達緬甸相助袁黃之外,只有袁黃的妻子和兒子袁儼回復信件說會來,除此之外,再無一人回復。

袁黃為此還覺得非常對不住蕭如薰,說自己聲名在外多年,結交好友無數,到頭來,卻連一個肯共患難的知交都沒有,真是時窮節乃見啊!

蕭如薰握住了袁黃的手,說——當今時節,士大夫操守之低下,欲望之貪婪,行為之無恥,他遍觀史書,只有北宋末可以與之對應,但是,即使是現在這個時候,也依然有了凡公這樣的士人存在,只要有,就意味著還有希望,如果完全沒有,那麽士大夫這個階層也就徹底的廢掉了,無可救藥了。

當今時節,緬甸鎮一窮二白,五千士卒,十萬漢民,除此之外再無其他,願意錦上添花者多,願意雪中送炭者少,袁黃能有願意雪中送炭的弟子,能有不計危險前來會合的妻子和兒子,那還有什麽更多的要求呢?

另外,蕭如薰也覺得讓袁黃的兒子袁儼過來這裏是否不太好。

袁儼也是士子,也需要進學讀書,而緬甸鎮可沒有士子的名額,甚至還沒有將這裏的人編入民戶,那是三年以後的事情,若是袁家遷移過來,袁儼可就很難回去讀書考試了,在鎮南侯府,蕭如薰倒是可以安排侯府官員,但是對於士子們來說,這是完全不放在眼裏的官位。

可以到這裏來的士子,都是理想大於實際的人,願意踐行理想超過實際的人,袁黃六十多歲了,早就過了熱衷功名的時候,但是袁儼還年輕,還沒有袁黃的境界才是,這樣對袁儼似乎不太好。

袁黃搖搖頭。

“作為老夫的兒子,他就該有這樣的覺悟,他小子讀書的本領不及他爹我,鄉試兩次仍未中第,這份學力,就算是考上進士,也只能做個三甲同進士,沒有老子沒有同僚的關照,這一輩子也只能做個縣令,張璁只有一個,那小子是個什麽本領,沒有誰比他老子我更清楚,季馨啊,你不要擔心,這小子自己心裏也清楚得很。”

說罷,袁黃笑了笑。

“官場是個大染缸,你若是想冰清玉潔,那就只能和老夫一樣,一輩子做個辦事的小官,永遠別想進入政治中心,那小子別的本領沒有,脾氣倔是一把好手,這樣的性子進了官場,不被害死就是萬幸,還想升官?張璁是異數,撞上了大禮議那個千載難逢的機會和嘉靖爺這個千載難逢的皇帝,才以三甲之身入閣拜相,才有嘉靖中興,放到現在,可能嗎?與其面臨白發人送黑發人的境地,叫老夫生不如死,還是叫那小子絕了進入官場的念頭,到這裏來,埋頭紮實的苦幹,練一身本領,跟在你蕭季馨的麾下,未必不是另外一條出路,季馨啊,我袁黃可就把一家人的性命和未來交到你手上了,咱們以後一榮俱榮,一損俱損,辦事的時候可千萬惦記著我這條老命啊!哈哈哈哈!”

袁黃說得灑脫,笑的灑脫,可蕭如薰的心裏一點也灑脫不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