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八十七章 簡單的軍人(第2/3頁)

你發自內心的關懷底下的部隊,士兵就能感受到,在戰場上這種朝不保夕的情況之下,威猛且仁義的將軍最受歡迎,你關心士兵,士兵就願意為你死戰,士兵們沒什麽家國情懷,沒什麽大道理,現在也沒有政治思想教育,他們為什麽而戰?基本上都是為了生活,為了生活而戰的,活才是第一位的,所以逃兵多,戰鬥力弱,但是在蕭如薰的手下,這些士兵都甘願死戰,願意為蕭如薰拼命。

你以為是什麽高尚的情懷?不是!是因為蕭如薰施恩給這些士兵,讓他們感覺自己受到了恩情,得到了照顧,他們感激,他們信任蕭如薰,所以才會願意出死力為蕭如薰而戰,哪有那麽多高尚的情懷?哪有那麽多大義?你指望大字不識一個的士兵去了解國家民族大義?

要不然為什麽皇帝總是那麽忌憚統兵將領呢?

很簡單,有威望的將領登高一呼,大頭兵們就真的敢對皇帝發動逆襲,舍得一身剮,能把皇帝拉下馬,這絕對不是說說玩的!沒有政治思想教育的現在,士兵極易成為有威望的將軍的私兵,士兵才不管誰是皇帝,開國之初尚且還會忌憚,承平日久了,誰管你是不是皇帝?老子們的日子過得不好,就拿你開刀!

這種情況在宋代之前尤為顯著,饒是宋代之後極力壓制軍隊,但是軍隊的本質如此,你再怎麽壓制,到了亂世,軍隊依然剽悍,依然是政權的基礎,所以無論是王錫爵還是張位還是趙志臯還是石星,都絕對不能接受三萬百戰雄兵徹底成為蕭如薰的私兵的存在。

這三萬兵馬如果用得好,憑蕭如薰的威望,登高一呼,這三萬人會立馬嗷嗷叫著隨著他北上攻城略地,沒有誰比文官更清楚江南各地的駐軍是何等的積弱,也沒有誰不擔心蕭如薰在南兵中的威望能否號召南兵狼兵倒戈相向,然後瞬間拿下整個江南,和朝廷南北對峙,進而出兵北伐。

原因無他,軍隊就是如此的暴力而簡單。

所以當士兵們得知蕭如薰被留在緬甸不得回中原,而他們即將離開蕭如薰回到中原的時候,一度產生了非常嚴重的逆反心理,對蕭如薰所遭遇的幾乎等同於流放的待遇十分不爽,主要將領如麻家子弟,還有鄧子龍劉綎等人,紛紛為蕭如薰打抱不平,要為蕭如薰上書向朝廷討公道,甚至於蕭如薰的寧夏本部裏還有大量少壯派軍官支持蕭如薰造反割據,和朝廷分庭抗禮。

蕭如薰哭笑不得,對這些士兵軍官好言安撫,說這是自己的期待,是自己所要求的事情,和朝廷沒有關系,他想留在這裏為朝廷戍邊,還大明百姓一個安全和平的環境,這是他的理念,希望大家予以成全,還請不要向朝廷上書,否則不僅他的處境會更加艱難,上書將領也會遭遇不公的對待。

因為朝廷會認為蕭如薰在軍中收買人心,結黨營私,那就不美了。

將軍們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之後,紛紛憋屈的偃旗息鼓,可他們雖然偃旗息鼓了,但是他們心中的憋屈和不滿,蕭如薰還是非常明確的看到了,尤其是劉綎和鄧子龍兩人,對那幫文官幾乎已經發展到了仇恨的地步。

為此,蕭如薰專門請這兩個在南兵體系裏有著很大威望的將軍吃了一頓飯,向他們闡明了一些道理,告訴他們低調做人做事,絕對不要違背朝廷的意思等等,雖然憋屈,但是安全——兩名宿將憋屈的應承下來,並且說今後蕭如薰有什麽需要的,他們一個在廣東一個在四川,這兩條地頭蛇絕對給蕭如薰足夠的幫助。

他們帶著川兵和廣東兵依依不舍的離開了緬甸。

南兵將軍們對蕭如薰則多是依依不舍的態度,脫胎於戚繼光俞大猷體系的南兵,和北方將軍一貫尿不到一壺裏面,唯有一個蕭如薰和他們處的非常愉快,這一離開,也不知道又要被編入哪個操蛋的將軍的麾下做些操蛋的事情,他們非常不爽,也非常舍不得離開蕭大帥的指揮,更想念蕭大帥的辣椒和大面餅。

蕭如薰好言安撫他們,告訴他們老老實實做事,低調做人,不要忤逆上官,更不要頂撞將軍,不是誰都能像他蕭某人這樣一笑置之的,小心被穿小鞋。

南兵們依依不舍的告別了自己所認同的大帥。

狼兵推舉自己的首腦來到蕭如薰的帥帳向蕭如薰告別,說和那麽多漢人將軍合作戰鬥,只有蕭如薰真的把他們當自己人看,別人都把他們當蠻子看,別的就不說了,粗人不識字,也不會說話,以後蕭將軍要是還能用到我們,要是還能繼續在一起戰鬥,我們絕對為蕭將軍赴湯蹈火在所不辭,別說打倭寇打緬甸蠻子,就算是造反,咱們也會把腦袋掛在褲腰帶上和蕭將軍走一遭!

蕭如薰哭笑不得的把憨厚的狼兵們送上了船只,目送他們離去——這些後是壯族苗族的兵,不懂漢人的道理,不懂漢人的文字和語言,不懂漢人的規矩,但是卻懂得忠義和報恩,誰對他們好,他們就對誰掏心掏肺,造反這種事情都說得出來,可見他們對大部分明將是十分不滿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