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八十六章 政治動物(第2/3頁)

王錫爵洋洋自得,讓蕭如薰在那裏拼死折騰好了,折騰來折騰去,也沒有閑工夫幫著皇帝搞政變,時間一久,銳氣盡喪,皇帝也會忘掉這一切,到時候,大明就真正的安穩了,而且讓蕭如薰駐留南方,整個南方都安全了,出了事情讓他去解決就好,反正他能打。

張位和楊俊民也洋洋自得,尤其是楊俊民,終於把流民的大包袱給甩掉了,於是馬不停蹄的移文各遇災州縣,讓他們組織難民到海邊港口集合,等待前往緬甸鎮,就能把這些包袱給甩掉了,地方州縣長出一口氣,用難以想象的超高效率對難民進行了宣傳和組織。

真的是很對不起諸位父老鄉親,但是真的沒辦法,咱們也沒有余糧給你們吃了,再留著你們,大家都要餓死了,誰都活不下來,但是呢,朝廷是不會放棄大家的,給大家指了一條活路——在雲南之南,威名赫赫的大將軍鎮南侯蕭如薰剛剛打下了洞武國,好大一塊土地啊,都是無主之地,只要你們過去,就立刻給你們授田,三年之間免賦稅,你們就能吃上飯,得以活命了!

反正意思就是這個意思,就是說咱們這裏沒糧食了,你們要是再留著,就只能驅逐被餓死,或者被殺死,但是呢,你們要想活,也可以,朝廷也不願意看著你們活生生餓死或者造反,朝廷給你們活路,你們去緬甸,那裏是無主荒地,你們去那裏,每家每戶都能得到十倍於之前的良田,你們就能活了!

這樣的宣傳攻勢一波一波的下去,然後伴隨著宣傳的進行,粥棚裏的稀粥越來越少,一個迫在眉睫的問題橫在了所有的流民面前——到底是在這裏餓死或者揭竿而起就地造反,還是背井離鄉去那個所謂的從沒聽說過的緬甸尋求活路?

不少災民都相信這是朝廷的騙局,根本不存在緬甸鎮一事,朝廷只是要把他們都給趕走,讓他們在路上餓死,為了應對這樣的流言,楊俊民下令各州縣發放給各地災民趕赴指定海港的幹糧,告訴他們,只要過去,沿途州縣就會提供給你們幾天的糧食,朝廷若要殺你們,現在就能殺,就地就能殺,為什麽還要讓你們大老遠的跑到海港再殺?那不是有毛病嗎?

災民們想想覺得也對,朝廷要殺人的話早就殺了,怎麽也不至於給大家編出一個這麽無厘頭的謊言,按照朝廷的節操值來判斷,越無厘頭越虛無縹緲,反而就越可行,而那些近在咫尺的美好生活之類的,就絕對是謊言,而朝廷這一次底氣很足的樣子,完全不像是欺騙。

緊接著,口糧到手了,流言頓時沒了市場。

大家,到底是死賴在這裏等著餓死,還是舍命一搏,去求一碗飯吃?蕭如薰的大名大家都清楚,之前蕭如薰南下南洋征戰的消息朝廷也大肆宣揚過,大家到底是信還是不信,是餓死街頭還是拼一把?

不知道是誰帶頭,反正一股一股的流民接過了糧食,邁著蹣跚的步伐,開始向朝廷指定的浙江海港前進。

地方官府長舒一口氣——一場即將爆發的大危機就這樣消弭於無形了。

而遠在寧夏的地方,寧夏軍戶的家眷被朝廷動員起來,走四川雲南的路線,從陸路直接抵達緬甸會合自己的家人,從此不再歸屬寧夏,而屬緬甸鎮軍戶。

消息也很快傳到了南京,蕭如薰成為鎮南侯世鎮緬甸的消息也進入了葉夢熊和楊彩雲的耳中,葉夢熊知道蕭如薰的目的達成了,便連忙安排船只和護送人員,將蕭如薰的家眷護送到緬甸與之團聚。

一窮二白的緬甸鎮設軍鎮的消息傳遍了大明,大明除了雲南沐氏之外又多了一個世鎮當地的將門,但是沒人羨慕,沒人覺得奇怪,只是有人竊喜,有人惋惜,有人嘲笑,有人冷眼旁觀。

緬甸是個什麽鬼地方?一窮二白的蠻荒之地,國朝近幾年名聲最大的名將蕭如薰被安排在了那個地方世鎮當地,這到底是嘉獎還是變相的流放?這到底是封賞還是飛鳥盡良弓藏?

每個人的心裏都有一杆秤,衡量著此事的利益得失。

有識之士嘆息不已,嘆朝廷心胸狹隘,容不下一個帥才,嘆朝廷失去了平定北疆的大好機遇,還要將北疆的糜爛狀態持續下去不知道多久,嘆大明的命運多舛,好事多磨。

但是無論他們怎麽嘆息,既定事實也不會改變,一切都在穩步向前走。

十月中下旬,蕭如薰接到了從海上而來的封賞使者,得知了自己被封為鎮南侯、緬甸鎮總兵官、世鎮緬甸的消息,並且被賜丹書鐵券,以示榮寵。

也得知了自己的駐兵請求被基本駁回,除寧夏本部五千人以外,其余部隊都要撤回,然後允許蕭如薰在緬甸鎮民中挑選合適人選編練新軍,額度是三萬。

第一批難民已經在海港等待,朝廷吩咐蕭如薰立刻安排水師北上迎接,水師北上之後,允許緬甸鎮留一百條戰船為水軍,其余戰船全部回歸各地港口駐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