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2章 完善征兵制度(上)

聽到皇帝如此安排,眾位大臣都沒再說什麽。

只要不給中華帝國增加財政壓力,占領安南,多了兩個省,增加了帝國的領土,這時好事情,甚至在不久的將來,這個事情,會被載入史冊。能為華夏拓疆辟壤,這是功在千秋的大好事!

看著宮廷衛士準備將朝堂前的地圖收起,馮雲山阻止了他們,他看向地圖上距離湄公河三角洲不遠處的馬來半島,腦中一個大膽的念頭不由自主地冒了出來:既然海上暫時無法與英國艦隊抗衡,那麽陸地上如何?

若是自己趁著占領安南的機會,順道將馬來半島也給占領,這樣一來,整個東南亞和東亞地區,必定都是中華帝國的天下,不說中國南海,就連整個南洋地區,甚至連太平洋都將成為華夏一族的後花園!

尤其是那馬六甲海峽,其戰略地位和交通地位實在太過重要,是溝通著太平洋與印度洋的主要航道。其重要性如今還不夠明顯,但等到百余年後,這裏便成為中東的石油運往東亞國家的命脈,可謂生命線。

關鍵的是,如今的英國,在檳城、馬六甲和新加坡三地都建立了殖民地,並且將三者合起來組成海峽殖民地,設立海峽總督,並駐紮有不少兵力。而現在因為那歐洲的克裏米亞戰爭的關系,英國人大量的海外軍隊都調往那裏,海峽殖民地的兵力不多,若是搶占,是最為合適的時候。

關鍵是當今這個世界,幾乎沒人敢得罪英國,承受不住隨之而來的強烈怒火。不過,自己本就已經與英國人開戰了二次了,等英國人在克裏米亞戰爭勝利之後,必定不會甘心在華夏的失敗,肯定會席卷大規模的艦隊而來,這時毫無疑問的事情,因此,馮雲山倒不在乎是否再多得罪英國一次了。

不過,為了慎重起見,馮雲山還是不主動去挑戰英國的底線。畢竟,能拖延下與英國之間的開戰,還是拖延一下的好,新成立的中華帝國,太需要時間來發展壯大了。而且,前兩次開戰,不是在廣州虎門就是在上海,都是在華夏的土地上,都還能說得過去是反抗英國人的侵略而已,若是現在派軍隊打到馬六甲和新加坡等地,怎麽說都不能用反侵略來解釋了,並且,馮雲山想到路途遙遠,又不能從海上派遣艦隊前往,從陸地的話後勤成了大問題,因此,暫時還無法迅速行動,只能先占領安南這處橋頭堡,以南端的嘉定為中心,先派兵將高棉和暹羅打通進軍線路。

以便一旦發生英國人的艦隊前來遠東,攻打華夏時,能從日南省迅速派兵出征,經過高棉和暹羅沿海一帶,或是跨越暹羅海灣直接從海上抵達檳城的東岸,或是繞道抵達馬來半島,再從陸路抵達檳城。只要有二三萬兵力占領馬來半島,襲擊海峽殖民地的檳城、馬六甲和新加坡三地,便可挫敗英國人出兵華夏的行動。也只有這樣,將戰場放在陸地之上,才有可能與英國人一戰。

想到這裏,馮雲山命令帝國的內閣以中華帝國的名義,派人與暹羅交涉,趁著攻打安南的余威,不但逼其讓出沿海靠暹羅海灣一帶的領地出來,還要負責討虜軍的後勤供應,並派兵與討虜軍一起前往攻占馬來半島。當然,條件便是帝國不占領暹羅,否則,將其變成下一個安南。

至於高棉,根本不需理會,當初安南隨便都可以占領對方,何況帝國?而且,讓其變為帝國的子民,想必是那些高棉貴族和仕紳們夢寐以求的事情。馮雲山想的是讓以後日南省的駐軍直接攻占了事,直接組建一處高棉省。

如此一來,便還需增兵日南省。帝國的兵力實在是太少了,因此,馮雲山今天將眾大臣和總參謀部的將領都召集過來,便是想效仿普魯士的總參謀制和戰爭動員制度有效結合起來,而這個,自然就要用到毛奇,畢竟在歷史上,不久的將來,他便是大力發揚這種戰爭動員制度的推進者。

以目前中華帝國占領的地區和人口總量來說,討虜軍的數量遠遠不夠。若是按照十幾年後的普魯士在普奧戰爭中征兵能力和數量,二千五百萬左右的人口在一個月的時間,便能征集超過五十萬的兵力,相當於一百個人中,便有2個人可隨時抽調為士兵並迅速投放到戰場!按照這個比例,哪怕再少上一倍,一百個人抽一個士兵,以中華帝國目前占領的地盤共計3億人口計算,各級兵員人數要達到3百萬才勉強達標。

馮雲山意識到,自己的征兵實在是太少,就算按照一半的普魯士的征兵比例來算,也沒達到。如今整個討虜軍,算上地方駐防警備兵力,也就五十萬不到的樣子,兵力缺口太大了。而且,以目前的兵力分散駐防,一旦開戰,就如同以前的滿清一樣,調動兵力實在是太過艱難。這個方面,與普魯士等西歐國家比起來,更加差距巨大,對方的鐵路逐漸完備起來,國家疆土不大,一旦開戰,可以迅速召集地方駐防的警備兵力,趕赴戰場。而中華帝國,疆土遼闊,兵力分散,且完全沒有鐵路等,一旦開戰,無法有效及時地集結兵力,這也是滿清被自己逐個擊破的原因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