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8章 帝國的第一個五年計劃(下)

熟知後世歷史的馮雲山清楚,華夏一旦放開閉關鎖國的狀態,融入世界經貿活動中,原本以制錢為主的貨幣支付手段,便會轉移到以銀兩為支付手段,而此時的西洋主要國家均采用或即將采用金本位制,這邊導致這些國家全部以黃金為結算手段,進而慢慢拋棄了以白銀作為結算貨幣。各國都在拋棄白銀,而這短時期以及將來的幾十年時間,美洲等地的白銀主產區的產量還在不斷增加,導致白銀淪為一般的金屬,價格越來越低。

馮雲山知道,未來的幾十年內,世界的金價一直暴漲,而銀價一直下跌。世界上哪個國家最後還堅持采用銀本位制,便相當於最後的接盤手,承擔銀甲下跌降帶來的損失。因此,馮雲山有個念頭,便是即便不能以金本位制,也要慢慢靠近金幣本位制的變種——金塊本位制。

對外,他需要的就是不斷花銷白銀,將通過外貿不斷流入的白銀全部花出去,讓中華帝國國內的流通貨幣,盡快都變成與黃金掛鉤的紙幣,將聖幣最快速度推廣到國內流通領域。如果有可能,他會讓對方以英鎊——這種金本位的硬通貨幣結算,或者直接以黃金結算,不斷積攢黃金,流入帝國,等積攢道一定程度,他便會也啟動金本位制,將貶值的白銀都花銷出去。

這些,都是因為如今的英國是世界第一強國,第一經濟體造成的。若是中華帝國能將英國經濟擊垮,強勢地奪取世界經濟話語權,自然可以不跟隨他采用金本位制,而是仍舊采用銀本位制,但馮雲山清楚,這些暫時還不大可能。英國畢竟是老牌強國,工業革命已經多年,中華帝國就算因為自己的原因,提前進行近代工業化改良運動,也差距太大。因此,還是提前布局,跟著英國采用金本位制,這也是日後的發展趨勢。哪怕是一百年後,整個社會經濟急劇發展了,取消金本位制了,黃金始終也是最值錢的金融儲蓄品和戰略物資。

想到這裏,馮雲山回憶起歷史上的這個時候,幾年前的美國西部加利福尼亞地區,發現金礦,而不久前的澳大利亞也相繼發現多處金礦,隨著黃金的產量增加,越來越多的國家會采用金本位,黃金將會越來越值錢。想到廈門一帶每年都有大量勞工被運往美國和澳大利亞充當苦力,馮雲山就是一陣心痛,得盡早派人聯絡上這些勞工,解救他們,順便,碰上這個時代,自己也要在這波淘金熱中分一杯羹才行。

再過十多年,南非的金伯利和德蘭士瓦等處的鉆石和黃金便要被發現,引發一股瘋狂的開礦熱。自己得提前布局,將之先搶占了再說。然而這一切,都要有軍事實力,特別是海軍實力才行。

八,實施文明開化,建立教育體系。

最後一個五年計劃的重點,也是最為重要的,便是發展教育,尤其是效仿西方,發展近代工業社會的教育模式。

關於這個教育的五年發展計劃,馮雲山非常重視,完全是由他親手制訂的。他效仿的是後世日本明治維新時期,結合國情改良的效仿西學教育發展。

不過,因為中華帝國國民基數太大,人口眾多,幅地遼闊,無法一下子做到全民教育,因此,只能采取有針對性的精英教育和下一代教育模式。

五年計劃中,以教育部為主體,各地方官府為承載點,內閣朝廷以資金和政策支持,提高勞力國民素質為根本目標,設立和發展基礎教育,鼓勵各類教育機構、設施和社會教育團體、活動在民間開展,再以學校教育為基礎,構成整個國家的教育事業。

而要發展教育,便要對基層百姓進行文明開化,同樣的,要鄉野民夫文明開化,就要大力發展教育才行。

幸而,在原本的聖國時期,各縣各鄉鎮,在官府的督促下,都設立了農民教習所,雖然沒有達到將所有百姓都開化的目的,但經過這二年的實施,還是取得了不小成績。特別是最早被聖國占領的兩廣、湖南等地鄉村,數十萬百姓開始識字,更關鍵的是有種意識和觀念,知道鄉村只有通過讀書參軍才能出人頭地,加上聖國開展的免費義務教育活動,不少百姓都將自己的兒女送往農民教習所讀書認字。

盡管西學還沒開展起來,農民教習所上的課,也大多是請附近的私塾夫子念念三字經和四書五經之類的,但至少有了個開端,識字了。

兩廣和湘南一帶,西學已經推廣起來,《博物新篇》等翻譯的西學已經投用在課堂。

因此,有了這個基礎,將之推廣到後來新占的省份即可。

教育部以朝廷名義下發了《振興基礎教育章程》,要求在這五年計劃中進行推廣實施。

這五年中,準備從上而下地發展基礎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