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零二章 配享太廟(第3/4頁)

傳言出去,立刻就會有人說他們這些臣子欺太子年幼!

這甚至是在為將來埋下禍根!

趙青山因一時激蕩和不平說出口後,自己都有些後悔沖動魯莽了,叩首伏地不起。

而賈琮將眾人神色收入眼底後,心思轉動起來……

對他而言,將臣子靈位送入供奉列祖列宗神碑的太廟,實在是沒什麽大不了的事。

他連太後都不怎麽親近,更不用談什麽列祖列宗了,哪有什麽歸屬感。

能用這樣一個恩典,換取趙青山這樣的名臣能相歸心,簡直是惠而不費的大好事。

有何不可為?

當然,這番輕松心思他自然不能流露在外,不然就太沙雕了……

賈琮面露十分為難之色,緩緩道:“元輔輔佐先帝,嘔心瀝血,兢兢業業,且新法利在當代,功在千秋,一改億兆黎庶千年之苦,憑此功勞,足以配享太廟,與歷代帝王,共享後世君王之香火祭祀。孤自無不可,只是還請太傅體諒,孤雖為監國太子,但這樣大的事,實非孤當下就能允諾的,還得回宮後,與父皇商議。不過孤會盡力說服父皇的……”

此言一出,就見趙青山霍然擡頭,面容激動的甚至猙獰起來,目眥欲裂,聲如驚雷般連叫三聲:

“殿下!”

“殿下!!”

“殿下!!!”

叫罷,滾滾熱淚流下!

相比於先帝之涼薄,趙青山對賈琮這位儲君之敬意,已經升華到了頂點!

賈琮見他激動如斯,忙勸道:“太傅太傅,且先冷靜,萬莫傷了身體。朝綱還需太傅坐鎮,保重身體,保重身體。”

又對王春道:“還不快去扶太傅起來。”

王春忙上前,與柴梁一道,將趙青山攙扶起來。

見趙青山淚流不止,賈琮也動容不已。

早知他和寧則臣交情匪淺,寧則臣於他亦師亦友,甚至如父如兄。

現在看來,果真不假。

賈琮溫言道:“太傅且先回家休息幾日罷,如今國事繁重艱難,太傅剛才河套趕回,若不修養妥當,萬一傷了元氣,孤悔之晚矣。如今朝廷百廢待興,新法雖已打開了局面,但也非盡善盡美,這世上原無盡善盡美之事,還有待元輔與諸卿通力合為,繼續開拓深入。壓力重大,難處極多,若無一副好身體,是萬萬熬不下來的。”

若依趙青山之本意,是斷不肯浪費時間的。

但如今他願意聽賈琮之言,便如曾經只聽寧則臣之言一樣。

再者,他也認為賈琮言之有理。

大為感動之下,便拱手道:“臣謝過殿下體諒,只是還請殿下賜下金牌令箭於少傅,臣歇得,他歇不得,要星夜趕路,前往山東。”

賈琮聞言,這時將才目光放在之前每每暗自打量,卻看不出深淺的柴梁身上,問道:“這樣急?會不會太急了些?”

柴梁的官話並不好,隱隱有兩湖口音,但氣度沉穩持重,躬身道:“殿下放心,臣無事。縱是趕路途中,也會按時休憩,不會急於一時。”

聽聞此言,再見他如此氣度,賈琮隱約有些明白,為何寧則臣如此看重此人了。

好強的個人風格!

相比之下,林清河等人就顯得稀松尋常了……

見他如此,賈琮不再啰嗦,命王春取來一塊他的監國太子金牌,他也僅有三塊,讓王春交給柴梁後,道:“少傅若遇難處,可憑此牌,調動山東錦衣衛,一應情報消息皆可獲得。”

柴梁躬身謝恩,之後,隨趙青山一道出宮離去。

……

待這二位能臣離去後,賈琮看向林清河等人。

平心而論,林清河、左中奇等人皆是手段上乘的精幹之臣。

在外省督撫的位置上,也都不缺魄力擔當。

只是到了現在這個位置,對於皇權國事,他們不敢再如在外省時對待百姓那麽敢有作為。

有些過於謹慎。

不能說錯,但對於首輔而言,就太不稱職了……

見林清河等這會兒還沒緩過勁兒來,賈琮呵呵笑了起來,愈發讓諸臣面色變幻不定。

賈琮道:“孤早聞太傅性如烈火,剛烈正直,如今一見,果不其然。只是諸卿也不必妄自菲薄,做不好首輔,不代表沒有作為。新法大行於世,諸卿皆功不可沒。倒也沒必要非都去當首輔,畢竟首輔只有一個……”

他這番話,令林清河等哭笑不得。

這可真不算什麽高明的安慰。

不過緊接著他們就知道錯了,賈琮這不是安慰:“先帝同元輔,還有諸卿,改革舊弊,推行新法,解萬民於苦難中,功高社稷,青史之上,必有諸卿一席之地。為了新法能大行天下,自先帝始,便放棄了千百年來帝王所推崇的分權平衡之術,所為者何?不過希冀減少朝廷上臣子間的黨爭和內耗。自古以來,從未聽聞過單純因外敵入侵而亡國的皇朝。唯有內耗,唯有黨爭,耗盡了王朝的元氣,才終會被外敵所入侵!所以,黨爭禍國,黨爭亡國!這個世界遠比青史記載的更為廣闊,孤亦心懷大志。故而希望朝廷能將全部的精力,放於推行新法,造福百姓身上,以富民強國,絕不希望看到有人為了權勢,為了私欲,拉幫結派,黨同伐異。若如此,勿謂孤言之不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