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袁崇煥一生中的最大錯招(第4/8頁)

努爾哈赤曾經派人對毛文龍大談明朝的腐敗,並許以高官厚祿誘惑毛文龍,結果被毛文龍嚴詞拒絕。因此,毛文龍在時人的眼中頗有抗金志士的聲譽。毛文龍的蘇浙大同鄉、大書畫家董其昌曾經向朝廷報告說:“國家若能有兩個毛文龍,則努爾哈赤便可滅,遼東便可復,那些投降了努爾哈赤的我國叛逆便只能束手就擒。”(《明史》卷二五九)當時,毛文龍確有膽略,其聲望之高,遠在早期的袁崇煥之上。由於這些不算小的功勛,毛文龍屢受嘉獎,官居總兵,掛將軍印,授左都督,賜尚方劍,在皮島開鎮設將軍府,規制如同內地,成為當時地位崇高且極為重要、受到朝廷特別重視的一支力量。

袁崇煥脫穎而出、後來居上,越來越不能容忍毛文龍,以至於必欲殺之而後快者,大約和下列情形有關:

可能是因為晉商、浙商善於經營理財,這毛文龍同樣生財有術、天資不凡。在戰火紛飛之際,這廝突然做起生意來,而且做得規模極大,使這位抗金志士不但成了位高權重的帝國重臣,還成了富可敵國的巨大富翁。

皮島是朝鮮進入渤海灣、交通中國的海上要沖,也可以控制遼東半島到山海關內的海上運輸,兩岸三地之間滿載貨物之商船乘風破浪經過此地者甚多。忽一日,毛文龍突然下令,對過往船只,不論大小,一律征收通行稅。然後,更在軍事重鎮皮島之上開設市場,以優惠政策召喚八方客商四處“逃人”前來貿易,以便征收貨物稅。結果,把一個他來之前荒無人煙的八十裏皮島,經營得熙熙攘攘、紅紅火火,據說常駐與流動人口達到了十數萬人。

當時,大明帝國已經下令斷絕了金、明兩地的貿易往來,販賣後金汗國土特產品是為非法,致使內地那些渴望用人參補養的有錢人,對那生長在遼東深山之中的植物根系望眼欲穿,價格高漲得超過了黃金。於是市場意識與嗅覺極其敏銳的毛文龍,不管三七二十一,立即將從後金汗國前來避難的“逃人”組織起來,成立采參隊,由軍隊護送他們分批次乘坐軍用船只,溯鴨綠江而上,於努爾哈赤起家的發源地登岸,入深山采參。回來後,毛文龍平價收購之,再送到膠東半島各口岸乃至於京師間發售,一時間,毛文龍立成一方巨富。於是,昔日之志士,如今的富家翁,於皮島之上,號稱海上天子,以海上王自命自居自娛自樂。從此,文龍不思進取矣。

毛文龍對自己的作為理直氣壯。原因是,他向朝廷報告說:自己手下共有二十萬大軍,請朝廷發餉,一年大約至少需要數百萬兩白銀。這話說得多了,可能後來連他自己都相信自己確實有二十萬名部下了,遂使朝廷萬分難過。

此時,毛文龍的路數和他的老長官李成梁晚年時差相仿佛,精通社會財富再分配之原理,深知天下錢財不是一個人能賺得完的,他大把揮灑銀兩於京師權貴、政要、太監門下,致使在封疆大吏中就有好幾個幹兒子的魏忠賢,對袁崇煥可以絲毫不假以顏色,對他卻要格外高看一眼,內閣大學士們也都仿佛是他的孿生兄弟一般。

如今,魏忠賢倒台,內閣也幾經變動,再加上這一年年的銀兩實在不是一筆小數目,差不多比朝廷正常年景時一年的財政收入都多,即便加征了遼餉,也不夠填這麽多大張嘴的獅子之口。於是,難過之余的朝廷重臣中開始頗有煩言,最後決定派人前去核查人數。來人雖然受到毛文龍有如招待國王一般的款待,卻仍然沒有辦法將其部下人數核定為二十萬,只好以十萬人上報。按照當時的朝廷建制規定,皮島又稱東江鎮,行政上歸山東登萊道管轄與輸餉,這登萊道衙門十分較真,核查來核查去,只查對出了兩萬八千人。於是,堅信自己有二十萬部下的毛文龍,為自己一直以來廣開財源,自謀生路的不凡手段找到了維持心理平衡的特別充足的理由。

此外,駐紮在人家領土之上,毛文龍不認為自己應該感謝東道主,反而覺得自己應該受到東道主的感謝,於是就以協助東道主保家衛國的名義,時常向東道主索要錢糧,搞得朝鮮國王不勝其煩。那努爾哈赤是何其厲害的角色,他很快就派人聯絡朝鮮國王,重申友好結盟之意,以圖共同對付明朝和毛文龍。毛文龍探得消息後,立即飛速報告朝廷,並且要求朝廷委派自己為朝鮮監督,意思就是想由自己來當朝鮮國王的太上王。不要說崇禎皇帝,就是那三十年不見朝臣的萬歷皇帝、如癡如醉地迷戀木匠手藝的天啟皇帝,再加上一個主意比誰都多的魏忠賢,也沒有誰敢下達這樣的指令。於是,毛文龍顧不上騷擾努爾哈赤,反而要對大明朝最好的盟邦朝鮮嚴加戒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