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這個汗王不簡單(第4/8頁)

事實表明,皇太極的努力,取得了很不錯的成績。到他執政的中後期,史料中已經開始頌揚:“由是漢人安堵,鹹頌樂土”——因為皇太極的這些政策,遼東漢人安居樂業,大家開始傳頌這兒是一片樂土了。

在選拔和使用漢族人才方面,皇太極做得就不是一般的好了,他的作為可以和中國歷史上那些最優秀的帝王比肩。

譬如範文程,他的先祖是北宋名臣範仲淹,曾經寫下過千古名句: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遂使一篇《嶽陽樓記》成為千古絕唱。範文程的曾祖父高居大明兵部尚書之位,祖父和父親在遼東為官,這才落籍當時的沈陽縣。

範文程是在撫順戰役後來到後金國的,或是第一個既有大明官僚家世背景,又有學歷背景,卻投奔努爾哈赤的漢族知識分子。這十分不容易。

當時,在大明帝國君臣眼中,努爾哈赤是十惡不赦的叛逆,是跳梁小醜,失敗了之後是要淩遲處死、誅九族的賊酋。假如不是富有膽識魄力,真正具有遠見卓識,並且看透了大明帝國的腐爛,從而徹底失望的話,很難想象這麽一個讀了一肚子詩書的人,竟然會去投了賊。卿本佳人,奈何做賊?這簡直比一個沉魚落雁、冰清玉潔的女孩兒,偏偏死心塌地愛上了一個小流氓,還要令人惋惜,還要不可原諒,還要令人怒不可遏。

範文程來投之後,據說努爾哈赤很高興,當場對大家說:“他是名臣子孫,咱們要好好待他。”於是,一時間,諸王貝勒競相優待有加。三日一小宴,五日一大宴地令範文程著實混了一副好下水。可是,時間一長,這幫子只有在馬背馳騁、刀頭舔血和女人肚皮上才會感覺快樂的兇猛戰士,包括努爾哈赤,可能覺得和這位名人之後在一起廝混,實在無聊乏味得很,於是,就把這位滿腹經綸、不用出家門便知天下事的秀才安置在一個章京的位子上,一放就放了八年。章京這個官銜可大可小,一般小章京指的是那種文書類辦事員,搞得範文程在八年時間裏,大約都好生無趣,相當寂寞,直到努爾哈赤死後。

皇太極繼位後,很快把範文程找到自己身邊,讓他參與了軍國大政。

據說,為表示尊重之意,不論人前人後,皇太極對範文程一律以“範章京”稱之;每逢議事,若範文程不在場,皇太極必定會問:“此事範章京知道否?”臣子的奏議若有不當之處,皇太極便會建議他:“何不去找範章京商量商量?”倘若奏事大臣回答:“此事範章京已經同意了。”皇太極就會立即批準按照範章京同意的去做。有時,如果範文程生病,皇太極甚至會將一些事情延後,等範章京病好後再作裁決。後來,皇太極對於範文程的信任已經達到這種地步:凡是範文程起草的文件,他不再過目便予批準,他說:“我相信範章京不會出錯。”就此,範文程成了真正的大章京。

史書中記載了不少這一對君臣之間知音默契的事跡,的確十分動人。據說,皇太極時常將範文程召進宮中議事,這種議事經常長達幾個時辰。我們知道,一個時辰是兩個小時。也就是說,這一對君臣時常會在一起商討事情達五六個小時,甚至更多時間。有時,範文程深夜時分方才離開宮中,回到家中剛剛歇下,皇太極又派人來請範章京入宮議事。在我國歷史上,皇帝若能白天正常工作,已屬帝國臣民之萬幸。君臣如此夙興夜寐,除了皇太極的死對頭崇禎皇帝之外,國家能夠不興旺發達的,倒是不太多見。

有一次,皇太極為了犒勞範章京,讓範文程陪自己吃飯,飯菜極為豐盛,有不少“殊方珍味”,可以理解成是很罕見的地方土特產、山珍海味等等。範文程遲遲不動筷子。皇太極一看,立即下令將這桌子美味撤下去,火速送到範章京府上,賞賜給範文程的父親和全家吃。範文程則向皇太極拜謝如儀。

皇太極至矣盡矣。當年劉先主與諸葛孔明之間的際遇也不過如此。

一般說來,但凡正派和有出息一點的中國讀書人,一生中都在期盼的就是這種君臣之間的風雲際會,頭懸梁錐刺骨一生只為這一天。他們沒有蘇格拉底、柏拉圖那樣的哲學頭腦,沒有文藝復興之後、啟蒙運動以來的那種人文情懷,也沒有“天下王侯千千萬萬、貝多芬只有我一個”那種人類覺醒後的氣概。他們之中的那些最優秀分子,講究的卻也是身無分文心憂天下,講究以天下蒼生為己任,講究滴水之恩則當湧泉相報,講究若以國士待之則必以國士報之,講究雖千萬人吾往矣,講究為酬答知己則生死以之……

作為大清國歷史上的第一位漢人大學士,範文程對於皇太極、對於大清國,也算是嘔心瀝血、肝腦塗地了。從後金汗國到大清國到入主中原,當時中國歷史的每一步重大發展,似乎都能看到這位範章京的影子。袁崇煥的死,具有極為復雜的社會心理因素,但最初的那個反間計,可能就是他幫皇太極出的主意。皇太極死後,範文程在歷史發展極為關鍵的時刻,給多爾袞寫了一封信,以其對中國社會的深刻洞察力,為多爾袞指明了方向。平心而論,這封信對中國歷史的影響,恐怕不亞於諸葛亮的《隆中對》。如果沒有這封信,那幫大清貝勒、大人老爺可能還要在黑暗中摸索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