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萬歷皇帝與最怪異的戰爭(第2/8頁)

然而,畢竟在我國以往漫長的歲月裏,似乎還沒有哪一個朝代像大明朝中晚期一樣,有那麽多的皇帝對於他們手中的萬裏錦繡江山如此漫不經心、如此滿不在乎。

其情形,恰如最壞的花花公子、紈絝子弟面對那些已然弄到手中的美麗女子——她們已經令人厭倦,讓人完全喪失了激情。如今,公子哥兒們正在思考著怎樣才能體面地用這場艷遇,去換取那些還沒有體驗過的刺激與歡樂。

面對錦繡江山,二十五歲的努爾哈赤穩紮穩打,正在將其一步步奪取到自己手中。

當他遠非那麽雄心勃勃地開始他的鐵血生涯時,他最初的目標可能很簡單——血親復仇,或許還包含了他對幾位美麗女性的向往。他感情強烈、專注而且執著,具備了實現這種追求的許多要素。

但是,要成就大事業,僅僅這些顯然還不夠,他還需要更多條件。這些條件,有些他已經具備了,譬如軍事才能,有些則恰到好處地出現了,譬如運氣。

最初事業的順利發展,除了他本身的素質與訓練之外,對手缺少素質和訓練可能幫了他很大的忙,這裏主要指的是他那些女真族的同族同種兄弟。而給他最大幫助、為他帶來最大好運氣的,則毫無疑問來自他最為強大的敵人——大明帝國的皇帝與皇帝的臣子們,來自李成梁和萬歷皇帝。如上所述,在他們手中,大明帝國的江山已經日益失去繼續存在下去的理由。

事實上,早期努爾哈赤的最大成功,並不在於他有多麽偉大或有什麽雄才大略,而是在於他在李成梁和大明帝國的幫助下,成功地將這場戰爭變成了本篇開頭所提到的“一場極為奇特的戰爭”。

我們知道,當努爾哈赤以所謂“十三副遺甲起兵”時,所有夥伴中包括他自己和他的親弟弟舒爾哈齊在內,只有十幾個人。同年,當他帶領十幾二十個人前去尋圖倫城主尼堪外蘭的晦氣時,預先得到消息的尼堪外蘭,其反應是攜帶妻子兒女遠逃外地。這表明努爾哈赤早期的敵人似乎並不需要雄才大略方能對付。其情形大約和黑社會流氓群毆或者農村常見的打群架、打冤家、械鬥差相仿佛。

翻檢中國歷史,秦末天下大亂時,劉邦用了六年多一點的時間建立了大漢帝國;具有胡人血統的李世民從起兵到成為大唐天子全部用了十年時間;宋太祖趙匡胤的情形有些特殊;而努爾哈赤的敵人——大明帝國天子的祖先朱元璋則前後費時十六年,建立起大明朝。即便是努爾哈赤的正宗祖先金太祖完顏阿骨打,從公元1113年抗命於遼開始,到公元1125年滅掉立國兩百多年的大遼,再到公元1127年兩次掃蕩大宋帝國的半壁江山,也只用了十四年。如今努爾哈赤用了三十六年時間,尚未完全統一女真各部,這不能不使人對他的政治、軍事才能產生雙重懷疑。也使人有足夠的理由發問:假如不是因為大明帝國已經爛到了骨頭裏,努爾哈赤能贏嗎?

事實上,這種懷疑有道理,卻也有失偏頗。譬如,說努爾哈赤具有傑出的軍事才能、超人的個人素質、意志力和韜晦忍耐精神,大約是符合實際情況的。

在史書記載中可以看到,早期的努爾哈赤時常帶領或派出一二十人、幾十個人征伐敵人或對抗來犯,戰鬥與戰役規模很小,證明關於群毆、械鬥的說法不是望風捕影。但是,在這些軍事行動中,努爾哈赤的勇力和膽量十分驚人。此人魁梧強健、弓馬嫻熟,使用的兵器長大而沉重,遠超出常人,且勇猛不怕死,常常身先士卒地沖鋒陷陣,氣勢豪壯先聲奪人,令敵手很難抵擋。他當年穿戴的鎧甲,收藏在今天沈陽的一座寺廟裏,要由四個健壯的小夥子才能舉得起來。他顯然具備了冷兵器時代成為英雄的幾乎所有重要素質。

努爾哈赤壯大自己力量的情形,酷似《三國演義》和《水滸傳》中的情節。

在一次攻城作戰中,努爾哈赤沖殺在第一線,身中兩箭,其中一箭傷及頸靜脈,血流如注,幾至昏迷。身旁的人要來攙扶他,他說:“你們不要靠近我,別讓敵人發現我受傷。”然後,自己從容撤下。後來,該城被攻下後,那兩名射傷努爾哈赤的壯士全部被俘,眾人準備對二人施之以亂箭穿胸之刑。努爾哈赤說:“這麽勇敢的壯士,就是戰死沙場都很可惜,哪裏可以因為傷過我而殺之?”然後,親手為他們解開捆綁的繩子,置酒壓驚,授以官職。二人與眾將鹹服,從此死心塌地地跟隨努爾哈赤打天下。

據說努爾哈赤曾以四個人對抗過八百人。

當時,他身邊共有八十人,其中的幾個人嚇得棄兵解甲,準備逃跑。努爾哈赤予以痛斥,然後與其他三人一起,彎弓搭箭,射殺對方二十多人。於是,對方驚惶失措,爭相逃命。對此,努爾哈赤很滿意,總結說:“以四人而敗八百之眾,此天助我也。”(《清太祖高皇帝實錄》第二卷)這段傳奇,有些類似張飛在當陽橋上一聲暴喝,嚇退曹操二十萬大軍的故事。如果不是想象或誇張的話,就只能說明一個問題——努爾哈赤的這些敵人,可能是一些沒有經過任何軍事訓練的烏合之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