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解決“三農”問題 朱元璋的規矩有點多(第2/10頁)

此後,朱元璋的日子相當難熬。

原因是,舉行登基大典的黃道吉日選在正月初四,然而從十二月二十日開始便陰霾四布,下起紛紛揚揚的鵝毛大雪。二十二日,朱元璋搬進新建的皇宮,並禱告上帝:如果我朱元璋可以做天下的主子,就請上帝神靈在初四那天降臨,屆時日朗天清;如果不可以,“當烈風異景,使臣知之”。

到大年初一這一天,雪雖然停了,天空卻依然陰沉。初三日,朱元璋有些沉不住氣了,下令百官戒慎戒懼、以誠敬恭謹之心侍奉上帝鬼神,不要惹神靈生氣。結果,十數天風雪陰霾之後,正月初四一大早,竟然雲開霧散,紅日當空。只見藍天麗日之下,彩旗白雪,把個六朝古都石頭城裝點得分外妖嬈。

如此,表明上天正式批準他成為這萬裏錦繡江山的主人。

是日,登基大典在莊嚴肅穆中順利舉行。

先是祭天大典。

在各種彩旗儀仗的導引下,於鐘鼎鼓樂聲中,朱元璋率眾從皇宮浩浩蕩蕩直奔京都南郊的天地壇。那時,天地日月尚是同壇而祭。將天壇、地壇、日壇、月壇分建於京城東西南北四方分時而祭,是很久以後的事情了。天地壇第一層,南向東位供奉著昊天上帝,西位供奉著皇地神祇;第二層則為日、月之位;兩側東西分列供奉著星辰、社稷、太歲、嶽、鎮、海、瀆、山川、城隍之位。

祭儀第一項為迎神,又稱燔柴祭,燔燒祭壇之上的木柴,將寶玉和牛羊豬三牲置於火上炙烤,令芳香直達天庭,意義在於恭請天地神靈前來參加此人間盛會。

然後,便是宣讀祭天祝文。祝文大意是:以前,上天您派來的天命真人已經結束了自己的使命。在您恩賜給我的英賢們輔佐下,天下已然安定下來。大家都說沒有主人,非得尊我為皇帝,我不敢推辭,所以現在敬告您,已經決定定天下之號為大明,建元洪武,恭請您把這件事記在心裏。尚饗!就是請您享用祭品的意思。

下一步程序則是和上帝神靈一起享用祭品,正式的名稱叫做飲福、受胙,就是飲祭酒,吃祭肉,表示接受上天的恩賜。

大典的最後一項儀式是送神,燃旺壇上大火,畢恭畢敬地凝神注視,將貢獻給神靈的玉帛埋好。再拜頓首,祭天大典禮成。

然後是即位大典。

緊接著前面的祭天大典,皇帝要立即換上繡著日月山川與龍的袞服,又叫龍袍;戴上前毓平頂冠冕,就是眼前耷拉著十二串珠簾的那種怪帽子,所謂皇冠是也,在天地壇南面即皇帝位。

文武百官在左宰相李善長的率領下,北向行跪拜大禮,山呼萬歲。此禮行過之後,朱元璋便正式成為大明帝國洪武皇帝。

即位大典之後是祭祖大典。

即位後的當今皇上,需率領皇家諸子手捧神主即寫著祖宗名字的木牌,前往太廟祭告祖先,行祭祖大典。在這個典禮上,需要感謝祖先神靈的庇護,將四代祖先追尊為皇帝和皇後,向每位祖先奉上玉璽與玉冊。程序是,由皇帝依次向各位祖先宣讀玉冊冊文,然後奉獻叩拜如儀。

據說,就是在這一次祭祖時,朱元璋恍惚中似乎看到了他的母親前來受享,致使他神情激動地疾步前去迎接。宰相李善長對此的解釋是,這是因為皇帝陛下的誠孝感通天地神靈所致。遂使皇帝感慨而滿懷喜悅。

最後,皇帝需要駕臨奉天殿,正式接受百官朝賀。

屆時,由李善長率群臣跪拜,宣讀賀表,群臣舞蹈揚塵再拜頓首。然後,由李善長代表皇帝冊封馬氏為皇後,朱標為太子,有關人員加封官爵,大家跪拜謝恩如儀。

至此,登基大典全部結束。(以上參見《明太祖實錄》卷二十九)

此後,朱元璋以九五之尊,君臨天下,凡三十一年。

平心而論,回望洪武這三十一年的歲月,實令人感慨萬千。

朱元璋以自己的作為,讓一切對他的評論根本無法在好、壞、善、惡這種倫理的層面上進行,也使中國人評價皇帝時慣用的諸如聖君、暴君、明君、昏君之類概念基本失去效用。原因在於,作為一位皇帝,此人的所作所為實在過於復雜。

有一種理論認為,評價政治與歷史人物時,不能用善惡的標準,而必須用歷史的標準。所謂歷史的標準,就是說只看此人是否推動了歷史的進步,其他均可不論,或頂多是次要因素。這種理論顯然為政治人物為非作歹、不擇手段提供了強大的理論依據和心理支持。幸虧此種理論不是出現在中國古代,否則,中國人所遭遇的苦難,大約會遠遠不止我們今天所看到的那些。

不過,即便以此種理論衡量,我們還是無法截然判定,這位朱皇帝對中國歷史究竟是推進了,還是促退了。原因仍然是此人的作為實在過於復雜,且不論依照上述理論能否作出判斷和作出的判斷是否有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