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十九、段祺瑞大權獨攬(第2/5頁)

湯薌銘走後,湘軍已成立了三個師,師長是陳復初、趙恒惕、陳忠洵。曾繼梧以湘軍第一軍長暫代湖南都督,龍璋暫代湖南民政長。隨後程潛以湖南護國軍總司令名義由雲南到了湖南,他的部隊也改為湘軍第四師。湯薌銘的離去,並未減輕湖南的火藥味,而7月6日北京政府又發表陳宦為湖南督軍兼署省長,陳宦未到任前,派陸榮廷署理督軍和省長。這個命令使湖南更加復雜了。

段祺瑞對陳宦印象惡劣極了,那麽段又為什麽派陳為湖南督軍兼署省長呢?這是由於黎元洪堅決主張必須給陳一個督軍職務。當湯薌銘逃離湖南後,段打算迅速派遣一支北洋軍進駐湖南,又苦於無兵可調,恰好這時陳宦由四川撤出時,手上還有兩旅兵力,派他就近入湘,既可敷衍黎,又給陳一個戴罪圖功的機會。

這道命令立刻引起了湖南人民的激烈反對,湖南人趕走了一個北洋軍閥,斷不容又來一個北洋軍閥,因此湖南各界推舉年已七旬的劉人熙為湖南都督。為什麽推劉呢?因為劉人熙以前做過廣西藩台,與桂軍陸榮廷頗有淵源,想通過劉的關系取得桂軍協助以拒北洋軍。

陸榮廷支持湖南人民這個行動,因為桂軍也不希望北洋軍大舉進駐湖南。北軍人湘問題引起了湖南人民和滇軍、桂軍的反對,其他黨派人士如熊希齡、範源濂等則希望調蔡鍔回到湖南,國民黨人士則希望以甫由美返國的黃興擔任。可是蔡、黃兩人均無意於湘督。黃興推薦譚延闿以自代。譚在各方都有很好的人緣,不過和北洋系的關系不夠深。

這時,窮途末路的陳宦知道自己不適宜於督湘,因此自動表示辭去湘督,而段祺瑞也了解,如果硬性派北軍人湘,必會引起戰爭,段覺得這個用兵時間尚未成熟。因此他於7月16日改派劉人熙為湖南督軍,並下令把第六師由湘西調回江西,第七師由四川調往洛陽,第三師也由四川調回嶽州。

段祺瑞本來預定的計劃是派第三師師長曹錕繼陳宦以後的湖南督軍,可是,段自己覺得他在北京的基礎尚未穩定,必須靠一個可靠的北洋大將在自己身邊,以加強自己的地位,因此選中了曹錕。曹一直給人印象是“老實人”,所以段調曹為直系督軍。同時把7月間開回嶽州的第三師分批調回北方。

這並不等於段完全放棄湖南,因為他又安了一個棋子在湖南,他派他的內親吳光新率領北軍第三旅接防嶽州。這當然是埋伏吳做為將來湘督的打算。天下事如要人莫知,除非已莫為。段內定吳為湘督的消息,立刻傳遍了湖南,當然又引起湖南全省激烈的反對,甚至公開宣稱為了抗阻北軍。不惜一戰。

段這才了解湖南的強硬,於是在8月3日下令改派譚延闿為湖南省長兼署督軍。所謂的“署”是暫代的意思,段這命令中,派譚為省長暫代督軍,即表示將來還要派一個督軍,所以段這期間給譚的電報都是稱譚為省長。

譚延闿是反袁的,他在湖南很得人望。癸醜二次革命失敗後,他承當一切湖南的責任,袁調他和趙恒惕赴京。趙被囚,他亦形同軟禁,有這段經過,更使他在湖南受人愛戴。

湖南人對於湘督一職很敏感,這是因為湯薌銘殺戮太甚所招致,而湖南人甚至西南護國軍方面,反對北洋軍再入湖南的態度,則尤其堅決,不過北洋軍留在嶽州已是既成事實,所以當時等於有一個默契,只要北軍不越過洞庭湖,似乎雙方就能和平共存下去。

譚延闿8月20日就任湘督。

北京政府任命各省督軍命令頒布後,首先發生了馮國璋和張勛互爭地盤的糾紛。馮、張兩人都是袁時代的“上將軍”,不過馮在北洋派中的資望遠在張勛之上。張勛的地盤在安徽,他的總部則在徐州,並將隴海線徐州以東的廣大地區據為己有,這些地區是屬於江蘇的,馮國璋對此久已不能忍受。袁世凱末期,袁正想利用馮、張兩人的利害矛盾以便從中操縱,馮鑒於袁的態度,所以只得隱忍,袁死後,督軍命令又發表,馮認為再也不能容忍下去了,因此電請張勛移駐安慶以符定制。那知張勛卻告訴馮,他除了安徽督軍一職外,還兼長江巡閱使,江蘇是在長江流域內,長江巡閱使駐防徐州怎能說不符定制。馮接了這個電報,氣得一佛出世,二佛升天,竟氣得向北京政府辭職。

馮辭職當然是一種姿態,是敦促北京下令張勛讓徐州,然而北京政府這時又哪兒有力量貫徹這種行動,只能委婉地勸張自動讓防,張勛根本不理。8月29日,馮再電北京政府,歷數辮子軍在徐海一帶橫行不法種種,使人民痛苦不堪,馮身為江蘇督軍,不能坐視不理,加以張對政府命令置之不理,政府應該處理。於是北京政府再度勸告張勛移駐安慶,那知張勛也來一個辭職手段要脅,他電告北京政府寧可辭去安徽督軍,也不會讓徐州。馮、張的糾紛只好不了了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