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十一、馮、張、倪南京會議(第3/5頁)

這是馮用個人名義提出的八項條件。關於總統和國會問題,由於馮自己要做總統,乃首先反對黎元洪以副總統資格繼任大總統,這個意見和護國軍方面完全對立。馮同意讓袁為過渡時期的總統,等待召集新國會產生新總統。至於在新國會中則反對有國民黨分子參加,這也是和護國軍意見對立的。還有《約法》問題,他既要廢止袁所欽定的新《約法》,又不願恢復舊《約法》。對於帝制禍首和國民黨人問題,馮既要敷衍護國軍而不得不犧牲少數無權無勢的帝制派,又要顧全北洋軍閥的意見。因此馮這八條,仍然是東拼西湊,雜亂無章的主張。除了符合馮個人願望和目的而外,可說根本不能得到多數人同情的條件。

馮這份“東電”發出後,立刻招致了各方面的反對,就連北洋軍系也發生很大的反感。馮在反對袁稱帝時,甚獲各方好感,迄這份東電公布後,全國輿論都攻擊他,痛罵他是袁世凱第二。旅滬廿二省知名人士,由唐紹儀領銜,包括湖南的譚延闿、湖北的湯化龍、四川的胡景伊、江蘇的唐文治、奉天的吳景濂、江西的彭程萬、直隸的谷鐘秀、雲南的張耀曾、廣西的張其锽等13971人發表通電,對馮所提的八個條件痛加駁斥。而張勛則對懲辦禍首一條極為不滿。湯薌銘則反對清室授權一條。這一來使馮大為掃興,有騎虎難下之苦。

5月5日馮到了蚌埠邀同倪嗣沖一同到徐州訪張勛,商定由馮國璋、張勛、倪嗣沖三人聯名發起召集南京會議,電請未獨立各省派遣代表參加。電雲:

“賡密。國璋、嗣沖於本日到徐,與勛晤商,拍發各省通電一件。其文曰:川邊開戰以來,今已數月,雖叠經提出和議,顧以各省意見未能融洽,迄無正當解決。當比時機,危亡呼吸,內氛四伏,外侮時來,中央已無解決之權,各省鹹抱一隅之見。謠言傳播,真相難知,而滇、黔各省恣意要求,且有加無已。長此相持,禍伊胡底,國璋實深憂之。曾就管見所及,酌提和議八條,已於東日通電奉布,計達典簽。惟茲事體重大,關系全國前途之安危,殊非淺鮮。往返電商,諸多不便,爰於歌日親詣徐府,商之於勛,道出蚌埠,邀嗣沖偕行,於本日清晨抵徐,彼此晤商,斟酌再四,以為目今時局,日臻危逼,我輩既以調停自任,必先固結團體,然後可以共策進行。言出為公,事求必濟,否則因循以往,國事必無收拾之望。茲特通電奉商,擬請諸公明賜教益,並各派全權代表一人,於鹹日以前,齊集寧垣,開會協議,共圖進止。庶免紛歧,而期實際。勛等籌商移晷,意見相同,為中央計,為國家計,諒亦舍此更無他策。諸公有何卓見,並所派代表銜名,先行電示,借便率循。臨電延佇,無任盼禱!等語。特電奉聞,並希台察。”

馮國璋、張勛、倪嗣沖三人聯合發起召集南京會議,然而他們三人卻是三條心,馮想利用這次會議造成他的第三勢力地位;張勛想做這個會議的盟主,以為他達到宣統復辟的有利條件;倪嗣沖則是忠於洪憲王朝。袁世凱更老奸巨滑了,他知道馮、張兩人不是一條心,正好利用兩人矛盾,以達到互相牽制和從中操縱的目的。他派張鎮芳和阮忠樞二人在徐州遊說張勛,又派蔣雁行列席南京會議,借以監視。

5月17日袁打電報給馮、張、倪三人,電雲:

“予自退隱田園,無心問世。不幸辛亥變作,強與諸君子出任國事,不避艱險,而心長識短,叢脞橫生。自滇省發難,遠近騷動,既無洞察之明,又乏應變之策,夙夜慚怍,早存退志。叠與政要諸人密籌善後辦法,眾謂對內對外,關系極重,稍有不慎,危亡隨之。近日唐繼堯、劉顯世、陸榮廷、龍濟光等以退位為要永,陳宦亦相勸以休息,均獲我心,予德薄能鮮,自感困苦,亟盼遂我初服之願,決無貪戀權位之意。然苟不妥籌善後而撒手即去,聽國危亡,固非我救國之本原,尤覺無以對國民。目下最要在研究善後之道,一有妥善辦法,立可解決。該上將軍等既約同各省代表就近齊集,討論大計,毋任欣慰。時局危迫,內外險惡相逼而來,望將善後辦法切實研求,速定方針,隨時與政府會商,妥定各負責任,使國家得以安定,不致立見傾覆,幸盼遏亟!”

這時候,袁正暗中布置,作最後掙紮,他命梁士詒負責趕籌軍費,命曹汝霖許日本以優厚條件交換政治貸款。他擬定了一個“征湘、定陜、固魯”的計劃。打算派倪嗣沖為征湘統帥,事定後調王占元督理湖南軍務,即以倪嗣沖督理湖北軍務;派雷震春由河南進攻陜西;調開態度曖昧的靳雲鵬,派張懷芝督理山東軍務,對山東民軍進行攻擊。另一方面他打算許張勛以督理江蘇軍務,以換取張對袁自己的擁戴,擬調馮國璋為征滇總司令或內閣總理,並準備向西南護國軍再度發動全面攻勢。